近日,北京街20多位准备踏入校门的孩子在百年庐江书院迎来了属于他们人生中的“开笔礼”,庄重地走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
“开笔礼”起源于春秋孔子时代,它是中国传统上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仪式的称谓。所谓“开笔”,就是开始学写文章,主要由拜(拜孔子像),授(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教(教读书,教认字,教执笔,教写字),赠(赠纪念品)等内容组成,在古代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于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要意义,是庆贺人生进入一个学本领学做人的新阶段。
“长大了,就要背书包上学堂,学会识字、做人。”市青年书法协会会长黄穗洪作为启蒙老师,轮流为孩子们“开天眼”。一个个小额头正中被点上了鲜红的朱砂,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只见排着队等待的孩子有的欢欣鼓舞,有的则呆呆地发愣,不明白老师在自己头上干了什么,忍不住用手摸摸,看看;还有的孩子被点后惊慌失措,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把在场的家长都给逗乐了。
眉毛紧锁,小手牢牢握住毛笔,只有四笔的“文”字,小毅用五分钟艰难地写完,露出甜甜的笑。坐在百年庐江书院高大的古式书桌前,孩子们挺直了腰板也只露出一个小脸,表情有点茫然。倒是旁边的家长已经忙前忙后,似乎一心急着要为孩子传授传统书法的抑扬顿挫。“左手要扶正,右手两个手指扣住毛笔,一点一横,落笔要用力……”老师开始教导描红了,孩子们史无前例地专注起来。6岁的冼思毅因为执笔手势错误,被爸爸多次纠正,终于顺利完成;而旁边的一位小女孩,却因为小手太小,连毛笔都抓不稳,好不容易抓住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落笔。只见描红纸上,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字,有的粗得像眉毛,有的则细得像树枝,让人忍俊不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在孔子像面前,20多个“豆丁”摇头晃脑地念起了《弟子规》,接受人生中第一次启蒙。据悉,“开笔礼”在北京街举办已经是第三年了。“现在的孩子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更是奢望。”街坊吴婆婆笑说,开笔礼作为一项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为当今孩子们所重现,“我们当然要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