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个缯鄫曾国
缯国(公元前2204——公元前231年)
【简介】
缯:古国名 [Zeng state]。姒姓,夏禹子缯,缯字,甲骨文丝缠蚕蛹于一体的象形文字,它成为古缯人的部落图腾。又“缯者帛之总名。”音同曾(契文上八下田)。
缯姓源于:黄帝(娶古蜀嫘祖为妻)→昌意(韓流)→乾荒(生于蜀四川)→顓頊(母樞。生顓聆於若水,四川生人)→骆明→白马→崇伯鯀(妣有莘氏之女修紀生禹于蜀石纽、古汶山郡也。)→禹帝(生于蜀)→禹→生启于蜀生次子缯于新密(母依春、蜀(四川)尊雨后裔)→禹南征伐三苗建缯关→后封缯于泰山汶河,故姒缯曾氏姓原始祖籍四川。
缯 姒姓 诞生:前2273年,父禹 母蜀(四川)尊雨(阳姓)后裔依春女。帝舜时姜密28年,禹在古蜀(四川)青衣江治水,禹娶古蜀青城(郡)尊雨后裔,蚕丛氏之女依春为妃(西宫),依春善织丝观地理水道,帮助禹治水,依春随禹到豫州。 公元前2273年,虞舜姜密29年,依春生子于河南(新密),禹为子赐氏为缯。称姒姓缯。郑地为缯故里。溱,古水名由此而来。在西周灭商之后是密国和郐国所在地。后来周平王二年郑国灭掉了郐国,溱水地缯的后代南迁缯关罗山光山,郑将原来的密国故城更名为新密邑。韩国灭郑后,拥有此地。
禹帝前十五年(公元前2220年)(辛酉)。舜帝45年禹摄政南征伐三苗,令子缯率兵在 灃河(今叶县南灃河)沙河(今叶县北沙河) 方城北独树设关(缯关)。缯邑在现方城卷桥乡八里桥。西周初缯族全迁居汉东缯国。
夏朝年表中:夏首任王:姒禹在位公元前2207都于高密(即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禹迁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禹帝3年时,公元前2203年,帝禹分同姓之十二国: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斟罐氏、彤城氏、有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封缯氏于山东泰山以南汶河建《缯侯国》,缯侯建国后叫次子广阳在方城建邑(现方城广阳镇由此而来)。缯侯死后葬于汶河北岸、北辛。缯氏宗族就在这南北二邑生根。缯氏繁衍分泰山汶河北派为大宗和缯关南派,为子爵伯爵候爵。汉东姒姓之曾国。至数代后于西周起基本达到氏族统一,春秋战国后禹姒姓缯、少康曲烈姒姓鄫,全国统称曾。音缯有同音:増憎曾橧熷璔矰磳缯缯罾譄鄫驓甑,古文史册笔写缯鄫甑曾,有碍辩认。更恐误导后世。
在文物青铜器中殷武丁曾伯戊,《曾伯 阝奇 壶》、《曾大 人左口上小下 盆》、《曾子仲宣鼎》、《曾诸子鼎》、《曾侯簋》、《曾伯 雨黎(上下结构) (漆)簋》,(漆)簋》曰:“佳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 雨黎(上下结构) (漆)哲圣元武,元武孔业;克狄淮夷,印燮鄹汤。”可见征淮夷之役,曾伯 雨黎(上下结构) (漆)参与其事,因率其族人南徙至楚,是以有楚国之曾矣。鄹汤繁阳,在今新蔡县北。春秋曾穆侯,战国曾侯乙,皆直接证据可断定为姒姓之国。
周武王又封了姜太公为齐国国君。继续封泰山缯于柯邑(阳谷)和东平。
缯国是先王夏禹姒姓后裔,周尊崇先王礼制,周武王封禹帝后裔宛(南阳)缯骏路由子爵晋升为侯爵,宫廷官当国。 公元前878年,周夷王卒,子周厉王立(平定淮夷,灭南阳噩国,罗山罗氏)缯侯缯伯崎(奇)受封西(弋)阳。曾伯缶霝(缶左霝右)。生于前696年,前616年卒,是为春秋楚成王时曾国侯,前625年灭随,建都随,称曾都。公元前505年楚昭王逃随地,被曾侯与(与辶)保护于“公宫之北”。 缯(曾)国从禹(前2220年)起至(公元前231年)、秦攻下韩国南阳、曾国随地,曾国灭于秦。
鄫国起于(前1924年)夏少康、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
山东鄫国 (公元前2077——前567年)
【简介】
公元前2077甲申年,夏少康封子曲烈鄫国于荥阳荥河。鄫国,夏代“少康中兴”时代封子曲烈鄫。夏禹的第5世子孙夏少康(前2079年)继位,在位21年.中兴了夏室后,前2077年把自己的儿子曲烈封为“鄫”。 封地,建立诸侯国“鄫国”,到前567年去邑旁(“阝”),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曲烈(鄫子)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商朝时期鄫国
商末(外夷管人(回)占据鄫河南省荥阳地盘,鄫东迁山东泽阳(今枣庄)一带,与邾国为邻。建鄫国。公元前1770年契的13世孙成汤乘机起兵,联合新沂鄫国十三世相奎,泰山缯国等各地诸侯伐夏桀。乙未年,前1766年商汤打败夏桀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商汤即位并迁徙部族统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 至此天下归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后来在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称作殷商。
前1763年—前1565年,殷年太戊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诸侯国对商朝效忠。鄫国十七世为百工之长的司工。
商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前1564年—前1550年)帝中丁迁于隞。荥泽敖地原本是鄫二十世洪居国之家。
周朝时期鄫国
周武王灭商后,武王克商以后,公元前1045年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本世纪,把十三个弟弟分封,封姜尚(姜子牙)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为齐国:封三弟鲜于管(即河南郑州),封四弟周公于曲阜为鲁国。五弟度封于蔡(今荥阳北上蔡)。…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封鄫国(卅五世福波)为子爵,始更名为城邦之国“鄫国”,行动河南拓城之北鄫城,到峄地枣庄地区南属鄫国 为周王室重臣。鄫于山东临沂地区峄地。与郯、莒、邾等国地位相同。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又三迁于峄山之阳(现邹城市城区)。与鄫相隔。
春秋时期鄫国 (公元前770—前567年)
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周王朝渐渐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争夺土地、郑桓公自关中进中原,落脚在荥阳的大地上。郑兴国占据荥阳。鄫国迁居。
乃平王东迁后因鄫侯随晋文侯讨伐东夷有功,鄫国四十六世祥博,被周平王(姬宜臼)封山东峄地.为子爵。城邦之国“鄫国”。鄫国位置在豫(山东枣庄)峄地。周代封子爵,称“鄫子国”。
丁丑 周襄王八年 齐桓公四十二年 ,前644年齐桓公与鲁、宋、陈、卫、郑、许、邢,曹九国诸侯会于淮邑(河南柘城附近),谋为鄫国(今山东临沂)筑城。城郜役人有丘夜呼: “齐国内乱。”人心动摇,城未筑 成即返。后于前643年鄫国筑城文峰山。于今山东省苍山县向城西北鄫国故城。鄫国经历了夏、商、周,存世时间1501年。
鲁襄公6年(前567年)鄫国灭于莒国。鄫太子巫逃至鲁。…后有曾夭为鲁有季孙氏家臣。曾氏南迁江西南丰、南城为多,人材辈出。南丰人曾纥,宋文林郎,著《临汉居士集》。子曾恩,祁阳知县,著《怀岘居士集》。曾唯,为南宋末年六君予之一。宣和六年进士曾崇,绍兴二年进士曾发,明成化贡生曾璋,永乐武平丞曾贯,杭州训导曾宣,永乐举人曾贵宾,成化举人曾鉴。
鄫国经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鄫(曾)族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夏朝年表:禹封十二氏(封缯氏于山东泰山)。启、太康、仲康、相、(后羿、寒浞)、少康(封子曲烈鄫国、于黄河南荥阳)。夏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姓。据史记卷二 夏本纪、《国语•郑语》、《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等所载,在夏代建有侯国,国名缯国,鄫国,战国时代曾国。古文史分别记述有缯,鄫,曾,甑姓的故事。
曾氏,具有黄帝血统,五帝之一颛顼的裔孙,禹帝姒姓后裔 。曾姓原始祖籍四川。
1.禹封姒缯氏:史记卷二 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斟罐氏、彤城氏、有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国语·周语·郑人伐滑》载:“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杞、缯则大姒,齐、许、申、吕由大姜,陈由大姬,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1]P263)。分封时间在禹任帝(前2204年)。《国语•郑语》韦昭注:“缯,姒姓,申之与国也。”《周语》谓“杞、曾由太姒也”。缯国:《国语·郑语》记:“……申、缯、…”《史记·夏本纪》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氏,故有夏后氏、有扈氏、、缯氏、..”文献记载之“缯”或“曾阝”为姒姓。
2.夏少康封“鄫氏:鄫国:据《通志氏族略》引《世本》记述,曾氏出自姒(si)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夏禹的第5世子孙夏少康,把自己的儿子曲烈封于“鄫” 氏。 《说文·邑部》说:“曾阝,姒姓国,在东海;从邑,曾声。” 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一记载:“今兖州府峄县东有鄫城”,另据《汉书地理志》及《春秋经传集解》多部历史典籍记载,古鄫国故城在今山东苍山县城西北16公里处文峰山东麓。
3.曾国:随地的都城,曾都,曾侯一,记载曾国. 随国的都城附近,出土铜器之“曾”为姒姓。
曾诞生起源:以史册记述为根据,按年代从夏商周战国编撰缯(曾鄫)国,缯诞生、形成部落族、宗族、家族、氏族、侯国、历史。缯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此册供学界探究完善.
四川姓氏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