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院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华国学论坛(2016香港)”日前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共20位知名汉学与国学家围绕论坛主题“中华文化:传承与反思”发表演讲,并就“国学的反思与展望”等议题进行讨论。
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通过视频致辞,他说,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人类的,希望各国的学者能够以对待自己民族文化那样爱护与苛刻,以比过往任何时代更为宏阔、深邃的眼光,来审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有着我们应该或必须继承弘扬的精华,也必然存在着应该抛弃的缺陷、偏颇和错误的认知”。
中国文化院执行董事、总经理兰华升说,中国文化院一直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在伦理、道德方面与世界文明进行对话。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近代被冲淡的中华文化主体意识,重新回归,支撑起中国人的精神大厦。”
中国文化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合作举办了两届中华国学论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黄煜致辞中说,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以弘扬文化为己任,尤其关注国学与汉学研究。他说:“想要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不仅需要自身的反观内省,更需要异质文化多元的视角,为探讨中华文化提供融会贯通的机会,这也是举办这个论坛的意义所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和中华能源基金会常务副主席何志平,从香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华文化教育对于香港新一代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演讲时,来自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宇文所安与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分享了阅读经典著作的策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依赖强大的科技,但仍要注重阅读,乐于寻找和查阅原始数据。
北京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龚鹏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朗宓榭、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浅野裕一、悉尼大学名誉教授王安国及香港中文大学前教务长何文汇等学者,也从儒学、命理学、荀子研究、律诗等文化议题发表了演讲。
当天,香港大学的学生,还在论坛上表演了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