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秋雨带来清凉,而29日开幕的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则为我们带来别样的亲切与温暖。50余个种类的千余件民间艺术精品,以各自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包括来自驻济高校的30多位外国学者。
剪纸艺术受欢迎
记者刚走进省体育馆展厅,便被高密剪纸艺人任春花发现,她拉着记者来到她的展位前。“去年你采访我以后,了解我的人多了,我干劲更足了,在潍坊办了一个剪纸班,很受欢迎。”她指着一件装裱好的剪纸长卷介绍,这是她专门创作的《六十金童庆国庆》。另一位来自青岛的剪纸艺人李翠敏也是记者采访时结识的老熟人,她刚刚被评选为“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开心不已,与任春花一样,她也创作了献礼新中国60华诞的人物剪纸作品《共和国之恋》,非常细腻传神。
织机搬进展厅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生动展示这一技艺的繁复和环保特色,济宁的一家民企干脆把一台老织布机搬到了展厅。这边机杼声声,另一边,菏泽青年陶艺家好强则向爱好者热情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他的《母子梅桩壶》刚刚荣获第二届泰山文艺奖。
81岁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杨洛书可以说是民艺爱好者眼中的大明星、民博会现场最大的“腕儿”。有一手刻版绝技的杨洛书至今仍“宝刀不老”,他的《四季平安》等数幅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作令人叹服,许多观众慕名而来,与他合影留念。
扑灰年画、木雕、核雕、黑陶、风筝、彩印花布、面塑、烙画等展位前,都有不少爱好者细细品赏。本届博览会还新增盆景和奇石展览,展出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件作品。本次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将于8月30日结束。
邢葆东展示黑陶作品竹简。民间工艺大师李翠敏剪纸。工艺品吸引“老外”的目光。(郭建政 摄)
仍有许多优秀民艺需要挖掘
记者在展厅遇到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我省知名民间美术研究专家李新华。他谈到,从民间艺术品类来看,传统民间艺术品类如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风筝、剪纸、泥玩具等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承群体,并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风格。部分传统民间艺术品类如楷雕、鲁锦、黑陶等则向高档的现代工艺礼品和旅游纪念品方向发展。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结艺、烫刻葫芦、烙画等民间工艺在探索中逐渐成熟。一向被城市民众所喜爱的盆景、奇石、根雕等民间艺术正向精致化高雅化发展。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民间工艺品类,如金属雕刻、影雕、刻瓷等则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兴民间工艺。民间绘画、书法在展会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从整体上看山东民间艺术的发展是健康的。但应该看到我省仍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类需要挖掘,尤其是那些濒危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类,如民间刺绣、染织、草条编、桃核桃木雕刻等民间艺术有待进一步扶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