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9月23日,由央广中国之声、央广网、河北广播电台、银川广播电台、福建新闻广播、黑龙江广播电台、四川重庆之声、青海广播电台等40多位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记者、电台制作人、主持人组成的全国新闻广播采风团齐聚东方圣地济宁,深入挖掘孔孟故里的旅游资源,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与捕捉东方文化旅游圣地的自然风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邹鲁灵韵 彰文化魅力
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髻儿童,几乎人人张口便能吟诵《孟子》等儒学名篇;孟府孟庙、巍巍峄山、摩崖石刻、梁祝传说……初秋的邹城,习习凉风让人神清气爽,然而,秋凉挡不住采风团记者们的满腔激情。下午两时许,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邹城南郊的孟府和孟庙。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著称于世,而且还保存着历代碑刻270余块。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孟庙古树是孟庙一大奇观,这些树木,冬夏长青,形状特殊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其中有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已有近900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雨雷电和兵火战乱的侵袭摧残,现在依然是枝干挺拔,苍郁茂盛。“观赏这些姿态奇异气势雄伟的古老松桧,置身于这个肃穆森森的环境中,欣赏着这些古树凌霜不凋的秀色,坚贞独立的气概,很容易联想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福建新闻广播主持人李昂难掩激动心情。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孟府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贵族府第,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整体布局大方气派,典雅中透着几分威严。“孟子思想不仅是孔子思想的继承,更是儒家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中国古代关于民主的著名理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很感慨这里的礼仪,这里的风范,古树讲述着故事,石碑铭记着历史,邹城丰富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儒家文化资源优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安徽新闻综合记者吴昊说。
古树郁苍飞鸟引,史碑巍挺后人吟,礼仪教化存图锦,向善传承荡响音。邹城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让采风团记者们品尝到历史的风味,他们纷纷拿出相机,捕捉儒家文化的印记。
品圣城精髓感文化精深
下午4时20分,采风团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孔”——孔庙和孔府,亲身感受到至圣先师孔子故乡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
采访团成员每到一处,无不充满着对儒家文化的好奇,在万仞宫墙、金声玉振牌楼前,大家一边认真听讲解一边随手用笔记录,随后再用相机记录下所见所闻。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孔庙又称至圣庙,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庙”。孔庙内存有两汉以来的历代碑碣一千余块,是历史、文化、书法等研究的珍品。在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四川重庆之声记者吴嵋对这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御碑亭”感叹不已:“孔庙中石碑林立,一座座石碑见证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庙几乎集中了后人对孔子所有的敬仰、尊敬的情感与表达方式。坊、门、桥、梁宇、柱、碑、树、饰物……无一不流露着人们对孔子的崇敬,无不印证着孔子的影响力之深远,无不集中反映着儒家思想学说的精髓。”吴嵋跟记者表达了自己感触。孔庙过一墙,就是孔府。孔府占地12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465间,皆为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室内珍藏有金银玉器、四海奇珍10万余件。孔府,也叫“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官衙府第,被称为“天下第一家”,是典型的前衙后宅、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
“太壮观了,太宏伟了!”四川重庆之声记者吴嵋激动地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曲阜采访参观,之前虽然听说过三孔的介绍,但亲身观看了孔庙孔府后,她感觉自己被深深震撼了,“孔子是个文化圣人,儒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一趟采访真的是超值了。”
和吴嵋一样,采风团的记者们都是感触颇深,称收获很大。仅有890平方公里的小城曲阜,是孔子的诞生地,是儒家文化的滥觞。儒家思想浸润着的曲阜,养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气质。跨越两千多年,保存下的不仅是孔庙孔府里的石碑和柏树,还有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央广网网络电台部市场经理曹琴表示,“济宁之行让我印象深刻,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济宁。济宁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将好好宣传推介济宁旅游产品,相信济宁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