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11日,“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与会学者们特别是外国学者们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Mikhalev Maxim表示:“首先我要说,我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来自各国的不同学者进行交流。这次研讨会内容非常丰富,我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不同的声音相遇,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流,才能产生融合了不同看法、得到各方认可的新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也正是我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表的看法。这次研讨会也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意见交汇和碰撞的机会。也正基于此,我认为此次研讨会仍有稍许不足,那就是我们倾听的机会比较多,但讨论的时间比较少。但总体而言,我从此次研讨会中获益颇丰,非常感谢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以及各位工作人员。”
.jpg)
Mikhalev Maxim
文莱大学教授Tong Chee Kiong表示:“我要感谢国际儒学联合会对我的邀请。本次国际儒学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而且十分具有启发性。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参会代表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我们为期三天的交流和研讨正是实现了这种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目标。我非常喜欢分组讨论的环节。我所在的第三组用有16位学者,来自14个国家,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我们在学术讨论中也结下思想的友谊。我要对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对本次大会的组织、协调表示感谢。从接机、报到、住宿、饮食,到会场、演出和故宫参观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很到位和细致,让我感到工作人员的专业。我还要感谢志愿者们的热心帮助。”
蒙古籍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Bumochir Dulam说:“受邀参加这次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与会代表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知名学者,所以能与他们进行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次会议组织地十分有序,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准备。工作人员都非常地体贴入微。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我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我之前并没有提前告诉主办方,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但在用餐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一点,并让服务员为我上了一份素餐。这真的很让我印象深刻。”
Bumochir Dulam还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文化盛会,来自各国的学者咸聚于此,交换看法。中国举办这样一次盛会,说明它正在试图起到一种领导作用,这不同于其他大国企图控制世界的意图,而是希望各国通过对话和交流,达成一种共识和认同,让亚洲更加团结、和谐。而文化领域又不同于政治或者经济领域,它更加广泛、更容易寻找到共同之处,而且比起政治或者经济,文化更加触及根本、更加深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次研讨会是十分意义重大的”。
.jpg)
Bumochir Dulam
泰国政法大学青年学者Kornphanat Tungkeunkunt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学术研讨会,真是获益匪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济济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个不同文明交流理解的好机会。我非常感谢主办方和协办方。作为一个较年轻学者,能与如此多资深学者一起交流是我的荣誉,我也非常感激。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的研讨会。”
.jpg)
陈玉珊
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郭沂认为:“本次国际儒学论坛的规模非常大,学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主办方和协办方的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和到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本次会议的学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与语言,因此在处理这些不同国家之间的学者的关系方面,大家能互尊互敬地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讨论亚洲价值和东方智慧,主办方协调得非常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铃木规夫表示:“本次国际儒学论坛北京学术研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希望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早日出版。”
阿曼卡布斯大学教授MohanmedAl.Muqadam说:“本次国际儒学论坛的举办非常成功。能够请到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100余位学者到北京讨论亚洲文明和东方智慧非常难得,并且意义深远。这次会议给了我一次和世界各地学者交流的机会,在我和如此多的高层次学者的接触后,我也对我的论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增加了新的内容。大会的分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到很多之前不曾知道的思想和知识,也让我认识到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另外,从这次会议的筹备、举办可以看到,国际儒学联合会是一个优秀的学术组织。本次会议的组织非常有序,不管是座签、引导牌的摆放,还是饮食和演出的安排,都能让学者感受到会议主办方工作的细致和周到。我在这里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黎巴嫩学者EliasFarhat表示:“本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十分多样化,我也能看到这次会议的专业性。在会议中信息十分丰富,因此我获益良多。还有十分重要的分组讨论,来自不同领域学者分别发表看法和观点,彼此交流、碰撞。我觉得参加这次国际儒学论坛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当然,必须要称赞会议的组织者很有能力。许多大型会议会出现一些差错,但这次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是组织者精心准备的体现。”
埃及女作家SalwaAhmedBakrTeleb说:“我认为这次研讨会有重大意义。不同国家的学者通过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观点,加强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我们应该要多多举办这种研讨会,并涵盖更多领域。”
.jpg)
Salwa Ahmed Bakr Teleb
如果有不足的话,大家普遍认为本次论坛讨论的时间比较短,留给大家充分讨论的时间不太够。日本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滨下武志说:“因为有很多人进行主题演讲,而这些论题又都非常有意义,特别值得讨论。但是由于会议时间有限,很多讨论都不能展开。因此,我希望下次的国际儒学论坛能够安排多一点自由讨论的时间,让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会议手册的制作很精美,信息很丰富,只是在具体设计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让学者们使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本文根据国际儒学网记者李慧子、罗咏诗、张大川、牛路平、温馨、张工、韩涛的随机采访记录整理而成;综合整理:李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