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分别举行揭牌仪式,这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近年来,我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必由之路,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 ,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一批齐鲁文化品牌逐渐在全国叫响。
体制改革:六年走出三大步文化企业显活力
我省是中央确定的有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省份之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从2003年6月启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试点探索阶段(2003年6月到2006年9月),确定了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两个全国试点单位和27个省级试点单位,取得了大众报业集团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和青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成功经验。
二是综合试点阶段(2006年9月到2007年6月),出台了《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烟台、潍坊等7市被列为全国综合试点市,新增山东出版集团、省博物馆、省艺术馆及省直艺术院团等一批省直改革试点单位。
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6月至今),去年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 八大工程”之一重点推进,综合试点市和试点单位改革全面展开。
2008年的最后一天,四家省直文化企业在济南揭牌,标志着山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山东出版集团包括山东人民出版社在内,集团所属的14家事业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全省新华书店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引进省内外战略投资者,成立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大众报业集团采取“股权转让+整体变更”的方式,整合大众网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对半岛传媒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山东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省广电总台整合电影、电视剧制作资源,发起成立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影视剧制作、新媒体内容制作、院线发行、影视报刊四大平台,努力实现影视制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分别举行揭牌仪式,这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
省直艺术院团的改革也在加快推进,整合省直演艺资源组建了山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品牌建设:八大项目带全局国内频频获大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把打造齐鲁文化品牌作为关系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在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重点打造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八大品牌。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一大批文化项目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鲁剧、鲁版图书享誉业内,电视剧《闯关东》一举夺得第24届中国电视“ 金鹰奖”7 项大奖;《大羽华裳》《粉墨》等旅游演艺品牌,《 圆明园》《晶莹小子》等动漫品牌,杨家埠木版年画等民俗文化品牌,受到市场的青睐;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节会品牌,在国内外具有很好的影响;达尼画家村荣登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成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
山东媒体的优势也比较突出。世界品牌实验室今年6月份发布了2009年《 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山东共有31个品牌入选,其中大众报业集团所属的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分别以15.49亿元、11.06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齐鲁晚报品牌价值较去年增加 1.1亿元,前移两个位次;半岛都市报首次入围。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也由此成为山东媒体中上榜本年度《 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仅有的两家媒体。
文化产业:每年增值近百亿方兴未艾后劲足
5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近百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9.9%。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50亿,施工项目1650个。
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建设起点也比较高。泰安市规划建设了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大型室外实景演出、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的1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7个文化产业园区。潍坊市着力打造十大文化产业园区、50个重点文化企业、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力争3年内全市销售收入过 10 亿元的重点文化企业达到20家,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值超过 5% 。临沂市重点规划建设了十三大文化产业园区、 十一大文化产业基地、 七大文化产业集团和“ 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红色文化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