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也是济宁市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面繁荣的六十年。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领略济宁文化的沧桑巨变。
回顾篇
60年来,中国文化的变迁可谓波澜壮阔,这其中曾走过曲折,也更有成绩斐然;济宁的文化发展轨迹也始终沿着中国文化的道路前行。若以15年为一时期,可恰好分为四个阶段:
建国初的15年(1949——1964)。围绕着社会制度改造这一政治核心,文化发展表现为从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1956年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社会文化的极大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得到全党认同。建国之初,济宁地区只有一个专业院团——济宁豫剧团;建国后百废待兴,各类文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53年济宁吕剧团成立,1954年济宁人民剧院建成,1957年济宁杂技团转为国有,1958年济宁图书馆、电影公司、济宁红专戏校(济宁艺术学校的前身)创建,1961年济宁戏剧创作研究所成立,形成建国后文化建设的第一次高峰。
文革的15年(1964——1978)。围绕着阶级斗争这一政治核心,文化发展呈现为“破除一切”。1964年中共中央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预示着一场大运动即将开始;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要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砸烂“封、资、修”的遗留物。红卫兵头头谭厚兰在康生的授意下,带领200余人来孔庙造反,孔子坟墓被铲平,“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大碑被砸得粉碎,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的坟墓被掘开。济宁无数的珍贵文物在这次浩劫中被毁,损失极为惨重。除1968年成立济宁群众艺术馆、1973年成立济宁地革委文化组 (1975年改称地革委文化局)外,这一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极大破坏,文化发展几乎停滞。
拨乱反正的15年(1979——1993)。围绕着解放思想这一政治核心,文化发展呈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工作重点转移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对人们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和1992年的“南巡讲话”真正打开了人们的精神枷锁,为文化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1979年济宁地革委文化局更名为济宁地区行署文化局,各类遭到破坏的文化机构重新恢复,一批新机构陆续成立:1980年建成济宁剧院,1984年建成声远舞台,1985年建成济宁博物馆、孔孟书画院,1990年成立济宁文物考古研究室。改革开放带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大提高,电视机、录像机大量普及、人们空闲时间增多,文化活动开始丰富,舞台创作渐渐繁荣,文化市场渐露端倪,济宁文化建设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峰。
创新发展的15年(1993——2009)。
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政治核心,文化发展呈现为与时俱进、文化创新。1993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列入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发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掀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响亮号召,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到。国家拨巨资对曲阜“三孔”进行修缮,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府、孔庙、孔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10月建成9170余平方米的济宁市图书馆新馆;艺术创作繁花似锦,连获国内外大奖;文化产业勃然而兴,孔子文化节影响日益深远;进入新世纪以后,济宁的文化建设更是日新月异。这个十五年是建国以来文化发展最快的十五年,也是创新成果最多的十五年,是一个文化发展“盛世”的十五年。
成就篇
社会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社会文化先进县(乡镇)创建工程,全市已有邹城、曲阜、兖州3个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8个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79个全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经费落实,60%以上的村级文化大院坚持开展正常活动。全市拥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一级文化馆4个。相继建成济宁市图书馆新馆、运河文化广场、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杏坛剧场、济宁市博物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等一批档次高、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大提升了全市文化设施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功能。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挖掘和保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之乡。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到260余个,民间艺术表演队1456个,群众业余文艺骨干近2万人。通过实施“知识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藏书、读书、用书的热潮。2005年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建成了文化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13个,全市农村基层服务站点达到6794个,邹城、曲阜、兖州被评为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启动,《鲁西南鼓吹乐》、《祭孔大典》、《孔孟之乡的梁祝传说》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19项入选省级、121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城乡艺术舞台全面繁荣。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大批体现济宁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每年召开全市戏剧创作座谈会或作品讨论会,年年都有新的剧目搬上舞台。全市戏剧汇演和中青年戏剧演员汇演每四年一届。《军嫂》、《师魂》、《拓荒者》、《孔尚任》、《桃花扇》、《微山湖》、《刘运库》、《媳妇》等8部作品获得省精品工程奖。《孔尚任》还获得第十五届“曹禺戏剧奖·剧本奖”提名奖。刘世福、吴晓华、刘艳莉等一批文化名人分别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红梅金奖、曲艺“牡丹奖”等奖项。1999年吹打乐《儒乡鼓韵》荣获全国第九届群星奖金奖,随后山东琴书《罪责难逃》和渔鼓《断机教子》同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2006年吹打乐《求雨》等6个节目获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金奖,列全省第一。2008年吹打乐《村姑的喜悦》荣获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2002年,市杂技团节目《腾空飞杠》获全国“金狮奖”铜奖。2004年,《攀——双爬杆》获全国“金狮奖”金奖。2006年,《圣地情韵——舞中幡》获全国 “文华奖”银奖第一名,《高椅》、《踏春——抖空竹》在意大利波罗尼亚艺术节上双获金奖。同年,受文化部派遣,杂技剧《森林童话》作为唯一代表国家参赛的杂技表演剧目,荣获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创新奖和编导奖。2007年,《叠椅技巧》获摩纳哥“初登舞台”杂技大赛银奖、唯一城市奖、杂技大赛荣誉奖。2008杂技《舞中幡》在西班牙阿尔巴塞特首届国际杂技大赛中勇夺银奖第一名,《舞草帽》参加了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演出。在影视剧、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美术等艺术创作方面,有万余件作品参加了省以上各类艺术评奖及展览,其中有近500件作品获得金奖或一等奖。1998年,李发启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乡党委书记》荣获“飞天奖”;2007年,田园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福星临门》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山东省第八届精品工程奖;由王伯福创作、市豫剧团参与拍摄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孝子闵子骞》,也由中央电视台成功拍摄并播出。
文化活动影响日趋广泛。自199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农民文化艺术节、7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有近20万人参加演出,观众多达300余万人次。运河文化广场连续六届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2005年济宁市激情广场大家唱、农民文化艺术节、职工文化艺术节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自1984年以来连续举办2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受到参加艺术节的国家领导、中外来宾的广泛赞誉。另外中国(嘉祥)石雕文化节、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中国(梁山)水浒文化节、微山荷花节、泗水桃花节、金乡大蒜节等文化活动,有利促进了各地的文化、经贸交流。精心策划了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纪念建党8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建军8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纪念节日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艺会演、防治“非典”电视文艺晚会、抗震救灾文艺会演等专题性文艺活动,宣传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长期以来,全市文化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全市性的舞狮舞龙大赛、乡村歌手大赛、职工综艺展演、民间艺术展演、民间艺术精品展览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区域性、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002年成功举办东亚文化论坛,2004年举办了中国(济宁)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2006年在法国举办了“孔子故里民间文化艺术赴欧洲展示周”活动。
经验篇
回顾60年来济宁文化建设的辉煌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和启示: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文化发展规划和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必须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繁荣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必须坚持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整合资源,将政府主导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的方式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提升地区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必须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改革创新文化发展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必须注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精通业务、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文化工作队伍。
群星奖节目大型吹打乐《儒乡鼓韵》、山东琴书《罪责难逃》分别获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金奖。
济宁市2005年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启动,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图为邹城市田黄镇栖驾峪村文化大院落成,一位老太太在做健身运动。
2008年5月,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被文化部正式命名,成为全国仅有的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2008年11月26日上午10时,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济宁市委、市政府主办,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电局承办的《走进孔孟故里·伟大的创举》——山东省暨济宁市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在济宁市运河文化广场震天响的欢快鼓声中拉开了序幕。
济宁电影有限公司在完成济宁影城改制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运作,于2008年成功完成了整体改制,成为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2009年1月9日,济宁市暨汶上县第十一届农民文化艺术节、2009年度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在济宁市汶上县杨店镇拉开帷幕。
2009年 4月26至28日,第1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设置了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