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引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复兴“国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东方学说,实现中华民族从经济振兴到文化崛起的宏伟战略。
与经济振兴不同,民族文化的最终崛起需要更加坚实的民间基础,需要能够终成江河的涓涓细流,这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倡导“国学”、“读经”和“孔子学院”的根本原因。当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即将在民间燃起星星之火的时候,我们的白酒界也涌现出了这样一位以酒为媒,乐此不疲,不断传播、弘扬传统儒家文化企业老总,他就是全球祭孔大典唯一民间祭祀人、曲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振新。
在采访中,邱振新告诉记者:物质富有了,精神不能贫乏,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学精神全世界都需要。“孔府家”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品牌,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应该进行更多的思考,担当起更多的责任。
儒学是“孔府家”的精神信仰
邱振新说自己在白酒行业奋战了大半辈子,对这个行业感情很深,这种感情更多的来源于“孔府家”这个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白酒企业。在鲁酒最辉煌的时候1990年代,他作为当时“孔府家”总经理,主抓营销工作,曾经把“孔府家”的销售额做到9.8亿,和当时的“茅台”、“五粮液”差不多。
据1997年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所作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当时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白酒消费者最经常喝的品牌是:孔府家、汾酒;高收入白酒消费者最经常喝的品牌是:孔府家、五粮液、秦池。“孔府家”昔日的辉煌可见一斑。但是在“标王”事件和接二连三的业外资本操控下,“孔府家”进入一个十年灾难期。
在“孔府家”的十年灾难期,邱振新说自己既饱含忧患意识,又显得有些超然脱俗。除了经营好自己的生意之外,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会独自斟上一壶“孔府家”老酒,认真享受“四书”、“五经”带给自己的身心愉悦,间或为“孔府家”的未来担忧。
然而,2006年底,这样看似平静生活被打乱了。深圳万基黯然离开早已落败的“孔府家”,历史再一次把他推上前台。再一次接手“孔府家”对邱振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资不抵债、品牌沦落、市场沦陷、人心浮动、身心疲惫、失魂落魄,这就是当时“孔府家”的真实写照。人心散了,“孔府家”完了,有熟悉内情的朋友这样告诫邱振新。
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品牌,“孔府家”两千年传承的厚重历史难道还经不起十年坎坷吗?人心散了,难道不可以再聚吗?“中庸和谐”的儒家学说不正是用来凝聚人心的精神信仰吗?邱振新不停地这样追问着自己。
“人心能聚,品牌可以再造,沦陷的市场可以重新夺回来,‘孔府家’可以振兴。”讲到这里的时候,邱振新甚至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说:不仅“孔府家”要树立儒家文化信仰,整个社会都需要树立儒家文化信仰,这是“国学”复兴的基本前提。
正是在这样的信仰之下,邱振新二次出山之后,围绕儒家文化的深刻挖掘和消费者心智资源启迪,在“孔府家”推出了从企业管理、品牌文化到市场营销的一系列大手笔的改革之举。
仁义礼智信 坦诚定军心
“孔府家”在几易其主之后,从企业员工到合作伙伴都对这个企业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信任,甚至是产生了对立情绪。上任之初,邱振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稳定军心,重树信心,恢复士气,让“孔府家”重新回到一个正常运转的轨道。向全体员工坦诚布公的讲明公司当时面临的形势、困难,并表明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孔府家”既需要一种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这是邱振新做的第一件事情。正是这种坦诚布公让所有孔府家人认识到恢复企业生机的可能性。而员工的理解又成为当时孔府家战胜困难,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除了重新争取企业内部员工的信任之外,争取经销商的鼎力支持也对“孔府家”摆脱困境至关重要。邱振新的二次出山在白酒界引起了巨大轰动,2006年11月,一些大腕级人物及各路经销商前来祝贺。在欢迎会上,邱振新真诚表示“孔府家”在今后的日子里需要到会经销商的鼎力支持,其务实精神让人感动!当时就有经销商表示,邱振新的再次出山就是孔府家给经销商吃的一颗定心丸。
邱振新说: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其实与经销商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人将心比心,切实保证他们的利益。动荡中的“孔府家”已经没有人能够真正关心合作伙伴的利益。这是“孔府家”市场萎缩的根本原因。
2007年,在邱振新的主持下,“孔府家”将原来的裸价销售模式转变为“厂家+客户”的“1+1”助销模式。这不仅切实保证了经销商的经销权,而且切实帮助经销商处理销售中的各种营销问题。在条件成熟的市场,“孔府家”还采取了“公司管理+代理托管”模式,聘请咨询公司直接运作区域市场。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厂商的业务能力、营销理念和团队建设都得到大大提高,孔府家销售工作逐步恢复。
在厂商共同提升的基础上,邱振新改变了“孔府家”广种薄收的市场观念,提出重点抓好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的运营思路,着力打造培养“孔府家酒”的全国核心市场: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市场,以山东大本营+济宁为代表的样板市场,即3+x市场格局。
两年以来,这三大核心市场发展很快,并涌现出一大批重量级的客户群体:上海明隆、海烟物流、温州飞霞、广州鼎奥、潮州远成、曲阜市社、苍山八方、济宁分公司、东明华宇、曲阜孔府家酒经销处、曲阜四通商贸等一大批客户茁壮成长。从2009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看,这些核心客户的销售额就占到了“孔府家”总体销售额的60%以上,这就充分说明了核心客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的打造,“孔府家”基本构建了较为稳固的厂商合作关系,并彻底改变了原来没有根据地市场和样板市场的危险局面。邱振新说:下一步“孔府家”将积极探索厂商资本合作的有效方式,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厂商一体化。
面向大众 传播儒学
2009年7月1日,站在“孔府家”巍峨气派的办公大楼前,陷入沉思,记者感慨良多:中国第一个白酒电视广告从这里诞生,“中国十大文化酒之一”在这里发源,“孔府家叫人想家”家喻户晓,叶茂中策划振奋人心,万基操刀轰动一时,河套入主不了了之……
然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今天,一个新的“孔府家”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那里已经找不到“动乱时期”的丝毫痕迹。走进办公楼大厅,窗明几净,人来人往,部门人员按部就班,整个厂区随处可见各种儒家文化标语。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气定神闲!
“孔府家”的生产节奏能恢复到如此程度,是和邱振新上任两年多以来的紧密部署分不开的,而这些部署都是围绕儒家文化展开。他反复强调:儒家文化就是孔府家品牌的灵魂。
2007年,孔府家酒再次被确定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酒和接待用酒,重新夺回祭孔大典的祭酒权。借此机会,孔府家推出了定位商务白酒市场的年份府藏酒系列产品。“年份府藏酒”把家文化、孔子文化、儒家文化有机结合,提出了“重礼仪,敬尊者”的品牌诉求。通过“年份府藏酒”,孔府家实现了从“家文化”到“儒家文化”的转化。熟悉孔府家市场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年份府藏酒”市场增幅很快,已经成为“孔府家”的亮点产品之一。
2008年9月2日,在“‘孔府家’50周年暨地下珍藏酒封藏大典”上,“孔府家”重磅推出了52度儒雅香型孔府家酒。儒雅香型秉承了“中庸和谐”的儒家文化精髓,充分融合了“清香”、“浓香”、“酱香”、“芝麻香”四大香型之所长,“口味丰满醇厚,诸味协调,后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复合香型风格明显”。邱振新说:儒雅香型更加符合现代白酒消费趋势。
如果说儒雅香型让“孔府家”在产品层面实现了与儒家文化的有效对接,那么2008年12月9日,“首届孔府家中国儒商文化之旅”和“儒雅香醉千年携手共赢09·全国经销商会议”的隆重举行,则在表明邱振新决心把这种“对接”传播到大众层面。
在孔庙大成殿前,近500名与会嘉宾身着汉服,以最高规格举行了“祭孔大典”,用无比崇敬的心情祭拜了至圣先师孔子,并庄严隆重的共同宣读了《儒商诚信宣言》。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盛事。
在大成殿前,邱振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将“中庸和谐”的理念融入到产品生产过程之中,让孔子文化渗透到“孔府家”的每一环节,为“孔府家”的品牌文化寻根之旅营造浓厚儒学氛围,并把这种氛围传播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学习儒家文化的同时接受孔府家酒,在品尝孔府家酒的同时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并最终接受儒家文化。这是儒家文化代表品牌“孔府家”的核心任务。
采访手记
“看不到危险,看不起挑战,学不会领先”是记者对传统白酒行业“傲慢和迟钝”的无奈感慨。然而这样的感慨很难适用于今天的邱振新和“孔府家”。因此他们总是那样的如履薄冰,那样的谦虚谨慎,那样的勤于思考,那样的勇于创新。
和邱振新谈话是愉悦而舒缓的,就像是老朋友在聊天一般悠然自得。他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他会不时反问,或者向你求证一些看似简单问题,让你与他一起陷入思考之中,直至最终得出一个更加接近于真理的答案。
我想,这可能和他及“孔府家”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关。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以“复兴新政”的形式带领着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在逆境中努力实现着白酒行业百年老店的梦想,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厚德载物,纳谏如云、激流勇进是所有成功者的必然方式和途径,作为儒家文化代表品牌的“孔府家”对此运用的显然更加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