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济宁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决议》,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成为市民广泛支持、密切关注的大事。关于北湖的规划设计、建设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记者专访了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衍智。
北湖生态新城功能分区规划效果图
新城建设势在必行
史衍智介绍,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被挤压在6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这是济宁城市发展的现状;城市发展的需求被压制在越挤越密的老城,老城空间不堪重负;这些已经成为济宁城市发展的瓶颈和制约。
按照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济青城市带为中心重点发展鲁南经济带、鲁北经济带,济宁是鲁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也就是其南翼的中心城市之一,由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紧张,致使城市公共建筑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能够体现鲁西南现代化中心城市形象的中心,所以规划建设北湖生态新城势在必行,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一系列便利条件,也为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提供了基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促进了运河发展带的形成,将使京杭运河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文化带、风光带、旅游带;同时,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对于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提升济宁的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也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济宁-徐州高速公路的建设,进一步拉近了济宁与淮海经济区的联系,确立了济宁在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地位。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谈及北湖生态新城规划建设的方向,史衍智表示,新城的主要特征应为宜居、绿色、节能、数字化。北湖生态新城是一个紧凑的混合功能结构,主要有行政办公、旅游、教育、科研等,没有其他二三产业,形成各种元素相互交织构成整体。
根据目前北湖的总体规划,北湖城市结构的规划设计满足了宜居、社会安全、宽容和包容性,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注重发展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上的平衡关系,将办公、生活区域进行有效分割,人们可以体验各种不同种类的空间和活动,南部滨湖区将建设创新中心、音乐厅、剧院等。
同时,将打造成交通便利的新城,优先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并规划设计轻轨(京沪高铁曲阜站至济宁曲阜机场、莲花路至南外环两条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BRT)。
在网格状结构总体框架中,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具有现代特征,有利于城市街道的方向定位,能将视线导向微山湖、北湖、北湖湾、生态湿地、新老三条运河、洸府河等。绿色的城市道路走廊、现代建筑、城市公园、园林绿地、城市小品等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靓丽现代的城市美景。
此外,北湖生态新城将被打造成数字化城市,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基础上,实现设施的数字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业、文教卫生等。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与Internet,三网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网络将分散的分布式数据库、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建立互操作平台。
路网即将拉开框架
据介绍,北湖生态新城道路规划呈“七纵七横”格局,七纵分别为:火炬路、车站南路、北湖中路、轩文路、荷花路、济安桥南路、滨河大道;七横分别为:求贤路、思贤路、礼贤路、南外环路、圣贤路、望湖路和滨湖路。
其中,南二环路北湖段,全长4260米,向西延伸至机场,向东延伸至京福高速公路,联系北湖和峄山两大风景区,沟通济徐、京福两条高速公路以及104、105两条国道,是都市区快速交通干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二环路北湖段工程建设对促进鲁南经济带发展,完善济宁都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发展圣人(孔子、孟子、曾子)线路旅游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车站南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相关手续和设计,进行了施工及监理招标。南三路、南六路、南十二路等三条道路均已完成可研、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道路红线及断面形式正上报待批。同时,济宁医学院和济宁一中新校区、规划展示馆、工人文化宫、公交停车场等重点项目,也按时间节点陆续推进实施。
另据介绍,结合老运河综合整治,已完成北湖影视基地的前期规划,同时按照打造“中华第一文化名村”要求,完成了东西石佛的规划并已经批准,近期将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