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2月17日上午,济宁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专题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刘中会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陈颖主持。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大友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孙爱民、褚福梅、徐辑方、刘宝之、李绍强等委员围绕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刘中会充分肯定了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要求参加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一步梳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吸纳。
刘中会指出,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曲阜示范区建设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一手抓对上争取,一手抓大项目推进,示范区建设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些重大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当前已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示范区建设要树立世界眼光,确立全国一流标准,坚持“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充分体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创新发展等元素。要坚持民风民俗和城乡环境一起提升,儒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一起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起突破。要抓好项目引领、开放带动、融合发展,提升示范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理顺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创新考核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济宁市政协委员褚福梅:打造传统文化培训之都,汇聚文化产业
褚福梅认为,今后曲阜应该继续紧跟“爱聚孔子故里、诚播文化名城、孝传千家万户、仁撒和谐社会”四德建设主题,把百姓的思想道德标准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使东方圣城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
要将曲阜打造为传统文化的培训之都。加强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村级的孔子学堂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良好传统习俗和礼仪。发挥各级各类国学、儒学培训机构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社会各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合力。
把曲阜打造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之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原动力,发挥“文化资本”作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金融、商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建设、曲阜文化国际慢城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对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济宁市政协委员徐辑方:提升文化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作为鲁国故城、圣人之乡,曲阜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鲜明,儒家文化底蕴深厚,打造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应该深入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对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规划指导和政策配套支持,促进曲阜文化经济发展。”在徐辑方看来,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业态性质,可以选择以重点大型文化项目为带动,实现“文化体验”、“教育讲学”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文化产业,建设综合性强的文化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进行产业化运作,实行企业化发展。
此外,建设好发挥好一大批精品文化产业项目的作用。不断提升曲阜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政府要出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产业政策由宏观引导走向微观服务,使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具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更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更好的服务支持。
济宁市政协委员李绍强:整合儒学研究资源,提升城市规划建设
“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现有大量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教授及成果,其中的孔子研究所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儒学研究的重镇。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成果累累,现已誉满国内外。两者各有所长,互补性很大。”在市政协委员李绍强看来,整合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和济宁市孔子研究院的资源极为必要,如此强强联合,可极大推动儒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形成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今后曲阜城市建设在规划方面也应彰显儒家风范。比如在‘三孔’等旅游景点和有关书籍、解释、标识等适当使用繁体字,缩小现代人与古典时空的距离,也使港、澳、台同胞和广大海外华侨识读更加方便; 在亭台楼阁、街区道路的名称中统一使用经典内容,增加历史厚重感。此外,在曲阜市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大型商场等处设置以‘三孔’为代表的各种旅游景点及孔府档案、博物馆、曲师大、孔子研究院等单位的介绍,让外地客人自下车伊始,便对曲阜市的文化资源有个大概的了解。”李绍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