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山东省修学游资源堪称全国最优,不仅有曲阜、泰山、蓬莱阁等5A级自然文化景区,有数十位影响历史轨迹的圣人、贤人,还有若干的红色景区、文化科普场所、工农业示范点、明星企业、知名大专院校、现代化的城市……均可作为“修学游”的载体。暑假本是修学游的黄金期,进入暑期后,修学游呼声很高。但相对于我省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修学游尽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市场表现仍旧“不瘟不火”。各旅行社常规线路中,普遍以观光、休闲产品为主,打出“修学游”旗号的几乎没有。
有人认为,目前旅行社现有的“修学游”产品名不副实,以“三孔”修学游产品为例,只是在旅游过程中,由导游重点讲解一下,走马观花地看看“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等景点,根本谈不上“修”和“学”。而要想在曲阜练练六艺、习习书画、听听儒学讲座,没有三四天根本下不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孔孟之乡——儒家圣城济宁市的曲阜在全省率先举起修学游大旗。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衍生出“书法(绘画)修学游”、“孔子家乡民俗修学游”、“儒家传统文化修学游”、“乡村修学游”等。尤其是以“三孔”等为主体的“中华成人之旅”,作为修学游旗下的“子品牌”受到省旅游部门和中央、省、市共青团部门的重视,发展潜力巨大。但即便如此,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刘续兵坦言,当前修学游在曲阜和在全国的状态基本一致,但还谈不上“热”。暑期中,修学游为“三孔”带来总数约1/5的游客,全年仅占1/10,因此修学游的市场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另外,山东省修学游还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据省内资深旅游人张晓国介绍,山东号称“齐鲁”,相比代表鲁文化的曲阜、邹城,淄博临淄尽管贵为“齐都”,但在挖掘修学游市场方面,却远远落后。同样,拥有“武圣”孙子的滨州惠民,拥有“智圣”诸葛亮的临沂沂南县等,都不能和曲阜比,更不用说其他城市了。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认为,制约山东省修学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有三方面因素:政策、产品、群众基础。
目前,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广东等地,已经将“修学游”纳入中小学课程,其教育部门规定,学生必须修完相应的修学游课程,才能毕业。近些年,我省每年接待大批来自韩国的中小学生,他们数百人成团,到泰山、曲阜等地文化景区参观,到济南、淄博等地的中小学观摩、学习。其深度和规范性明显超出国内由旅行社组织的“北京名校一日游”。
产品不成体系没有包装是制约休学游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专家认为,就全国省级行政区比较而言,山东省在修学游资源方面堪称全国最佳。除了历史和自然赋予的资源,山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半岛都市群这一中国最大城市群的崛起,赋予现代旅游无限的魅力。但目前,这些修学旅游资源欠缺规划和梳理,尚未形成修学游的产品体系,何谈包装出售?
制约修学游的第三个因素就是群众基础差。目前山东的教育人口比重大,但能认识到修学游重要性的人却不多。在省城某媒体工作的张先生,孩子今年考上省外一所大学,上学之前总得拜望一下家乡的孔子吧?但对于家长的苦心,学生却往往不以为意。
山东大学教授、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晨光说,目前,各旅行社叫卖的绝大多数为时令性很强的“看景”线路,受淡季影响明显。而修学游类产品具有很强的“反季节性”。“与其千军万马挤那些大众化、低端化的旅游线路,不如潜心研究一下修学游的特点,开发一些新产品,反而有可能在竞争中蹚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