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于7月20日向社会公布了各150名候选人。其中,济宁籍英模郭继胜、王杰、韩素云入选候选人。
郭继胜(1921-1948)男,汉族,山东省微山县人,中共党员。郭继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战斗英雄。1944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机智,指挥灵活,多次出色完成战斗任务。1945年5月,在攻打临沂西郊日伪据点战斗中,郭继胜抄起一把大铡刀,冒着敌人的密集子弹,一口气砍开5道铁丝网,为突击部队开辟了通道。1946年8月在泗县战斗中,他主动要求担负突击任务,迅速突破西北城门,并打退敌人20余次反扑,在连长、指导员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毅然代替指挥,经过激烈的肉搏战,巩固了突破口。此战,他率部歼敌400余人,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1947年4月,在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战斗中,他率全连攻打泰安城西关,20分钟突破防线,打退国民党军20余次反扑。继而乘胜追击,攻克19座碉堡,俘600余人,全连仅轻伤1人。战后,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授予他 “华东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6月豫东战役中,他任营长,奉命率全营攻占国民党军第66师指挥部。战斗打响后,他亲自率领突击连,8分钟夺取敌阵地,30分钟攻占敌第66师指挥部,击毙敌师长。同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董庄战斗中,郭继胜壮烈牺牲,年仅27岁。
王 杰(1942-1965)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1部队工兵营1连5班班长。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 “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韩素云女,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广西南宁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主任科员。韩素云长期以来竭尽全力积极支持丈夫为国戍边,被誉为“好军嫂”。1983年在家务农的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未过门就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毅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她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辛勤耕种12亩责任田。十年来,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孝敬公婆,和睦邻里。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不幸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但就是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她每次给丈夫去信也从不透露任何难处,总是宽慰丈夫要安心部队工作。在她的支持鼓励下,倪效武10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二等功。1997年3月,韩素云随军被安排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她爱岗敬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每逢春节或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她都赶到部队看望。先后为11名大龄军官作“红娘”,并帮助8名待业军嫂找到了工作,还资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多家企业想请她做产品广告或当企业形象代理人,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好军嫂’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为个人谋利。”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