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是中国酿造秫酒的鼻祖,据西汉刘向所辑战国史书《世本》卷一记载:“辛女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里记载:“杜康作秫酒,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矣。”
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文献记载,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时,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在政变中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了娘家“有仍”(仍国、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这个地方,生下一个儿子,因为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
少年时候的杜康以放牧为生,放牧时从家里带来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然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琢磨,有意识地进行效仿,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他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还有一种说法,说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生产,杜康克尽职守,很负责。那时候没有仓库,也没有科学储粮方法,杜康就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山洞里潮湿,粮食全发霉了。黄帝知道这事后大怒,把杜康撤了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旁边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死了,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好像都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什么原因,还在纳闷,这时一头野猪醒了。它一见有人,马上窜进林子里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开始摇晃起来,没走多远就都躺倒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
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经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地渗出来,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睡过去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身起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带了回去。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汇报给了黄帝。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从这以后,华夏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