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武氏祠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武氏祠画像石透现出历史文化积淀,题材内容之广、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1961年,嘉祥武氏祠墓群石刻(武氏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它超过了同时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腊的瓶画,堪称世界一绝。
对嘉祥武氏墓、祠石刻的研究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专功图像志的研究者,或是社会学家,他们对汉画像石的历史研究都是阐释性的,每种识别、分类或分析仅仅是一种阐释,而非唯一的阐释。在他们所阐释的理由和特殊观点中,有的虽然提到武氏墓、祠石刻汉画像石孝文化问题,但只是提提而已,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樊存常先生从事文物工作十余年,在文物局工作期间,对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孝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特别是他写的《赏汉画、悟孝道、做孝子——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孝文化研究》文章,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对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孝文化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打造嘉祥武氏祠孝贤文化园,建《孝经》文化广场和敬老文化园,倡导人们“走近嘉祥:祭曾子、赏汉画、悟孝道、做孝子”。作者经过多年对嘉祥武氏墓、祠画像石孝文化辛勤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汇集成册,形成了《汉画孝魂》一书。
在《汉画孝魂》一书中,樊存常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儒家孝的思想影响和汉代推行的以孝治国的历史背景。在对武氏祠基本概况进行简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武氏孝廉家族碑、孝子武梁碑、孝子武开明碑、孝子武班碑、孝子武荣碑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武氏家族是孝廉相乘之家,武氏家族是孝廉家族。通过对儒家孝的最初含义、孝的根本内涵、孝的扩展意义的研究,武氏祠画像石中的人类始祖和古代先贤,是儒家孝的最初内涵体现;孝子故事,是儒家孝的根本内涵体现;忠臣、义士、节女故事,是儒家孝的扩展内涵体现;幸福和谐和神灵画像,是儒家孝的结果体现;所以武氏祠画像石故事,都是儒家孝的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是汉代孝文化的集中体现。
樊存常先生认为,武氏墓、祠是武氏家族在儒家孝的思想影响和汉代推行的以孝治国的大背景下修建的。由于汉代推行孝道和举孝廉的社会风气,使得厚葬盛行,武氏家族修建祠堂成为子孙行孝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武氏祠作为武氏家族祭祀仪式的圣地,既是武氏家族子孙的精神依托,也是加固以宗法为核心武氏家族关系的主要手段。武氏家族修建墓、祠的原因是出于孝,修建墓、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孝、传承孝。
樊存常先生对武氏墓、祠汉画像石孝文化的研究,是对中华民族孝的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深入了解孝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功能,开掘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在理论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他写的《汉画孝魂》,既是自己多年对武氏墓、祠汉画像石孝文化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武氏墓、祠汉画像石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书中有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值得一读。
《汉画孝魂》 樊存常 著 黄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