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8月27日上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召开,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等国家、地区的57位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曲阜,拉开了一场“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为主题的研讨。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炎,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出席并致辞。
梅永红代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多种文化在济宁交相辉映、和合共生,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厚德载物的思想精髓。特别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影响最为久远、最为深广,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在全球化处于高度发展时期的一场历史学家的盛会,济宁卫星会议围绕“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激荡思想、交融智慧,必将对世界历史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陈炎和王大千分别代表会议承办方和与会专家作了发言。他们在致辞中说,发展儒学必须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充分继承和弘扬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作为儒学工作要更多的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把儒学事业发扬光大,让古老的儒学在现代社会重放光芒。
据了解,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期间,参会学者分别从“儒学的历史形态与未来走向”、“人类世新人本主义的文化根源”、“中道观念与中国史学传统”、“儒学文化的历史生成”等课题和领域入手,解说儒学文明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发展方向。学者们将以“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为主题,围绕“儒家文明与世界文明”、“儒家文明与中国道路”、“儒家文明与亚洲经济”、“儒家文明与世界和平”、“儒家文明与当代价值”、“儒家典籍整理与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7个分议题进行研讨。
专家们表示,济宁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能够相聚圣城曲阜,共同探讨儒家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发掘儒家文明在当代世界中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儒家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当下,儒学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思考儒学的价值,思考儒学如何走进社会、走进人心、走进大众,实际上是服务于今天我们如何构建我们核心价值观,构建我们民族的信仰,其实(是)为建设一种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主任赵法生认为,儒家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更好地发挥儒家文明的作用,需要与时俱进,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这篇大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主任赵法生表示,“第一个首先是要有一批儒家文化的志愿者走进乡村、社区、学校、机关,来传播儒家文化;那么第二个,需要形成一整套的传承体系,这个传承体系包括了教材,包括了一些授课方式的创新,它一定要接地气,要能深入群众,要能打动人心,这样的话,古老的儒家文化将会在现代生活中再一次绽放光彩。”
据了解,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除“一战”、“二战”期间停办外,迄今已举办21届,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素有“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8月23日至29日在山东举办,这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大会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拥有114年办学历史并以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共同承办。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设四个主要议题,分别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化的情绪”、“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数码技术在史学中的运用”。大会还安排了特别议题、联合议题、圆桌会议、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会议、特别会议、晚间会议、青年学者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共计170余场,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历史学家参与此次盛会。
大会期间,结合主会场议题,还分别在济南、青岛、淄博、泰安、济宁、聊城六市举行卫星会议,探讨龙山文化和早期文明、蹴鞠与齐文化、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运河文化、泰山文化、城市近代化进程等议题。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济宁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济宁市副市长张继民主持开幕式。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