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7月29日,中国孔子基金会王大千理事长受邀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2015年中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做“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专题演讲,来自全省各院校的近百位旅游专业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演讲为时两个多小时,会场气氛充满了感染力,演讲中王大千理事长与大家齐诵《论语》名句,引经据典的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会教师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这场精彩演讲。
王大千理事长在演讲中主要阐述了孔子思想与当代价值的关系、旅游与为师的关系、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代的家教、社教、学校教育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内容。并且解读了如何用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回我们的精神家园,与会教师们受到深刻的启发。
王大千说,中国在未来三十年要走中国道路,走文化的道路,我们要提升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和自强。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找到我们的自信心,建设我们的理论自信、道德自信和制度自信,用我们的文化解决我们土地上产生的问题。我们的教师要了解历史文化和大时代背景的关系。在今天的时间和空间下关照中国传统文化,疏导我们的文化路径和发展脉搏。
王大千结合旅游专业的教师的特点,比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在这场旅程中我们如何安排?要不要找一个向导?是把时间花在什么事物上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授业”上,更重要的是“传道”。需要对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进行人生指导,需要从经典中汲取智慧。现在的学生学了很多知识,但不会判断是非。我们的老师首先承担起价值的提供者这一重要角色,把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旅行向导。《论语》中更多在讲价值的判断,我们人生永远在路上,在经典中不断地认识和再认识,用经典和实践来指导我们的方向。
孔子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老师,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中国的百姓信奉“再穷不能穷教育”,就是孔子 “有教无类”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所在。孔子还注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发挥其个性。儒家思想同时又是人生快乐的学问,寓教于乐、快乐学习。今天我们的教育机构,也承担着家庭、社会的教育责任,这一问题需要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答案。《论语》开篇就讲了认识论与实践论是人生的两大主题,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符合我们的民族基因,学习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王大千最后讲了如何用传统文化涵养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他说,国学不是用来背诵的知识,文化的复兴也不是复古,而是经典文化的升华和提取。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安顿我们好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要从历史和圣贤中吸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大家共同的价值标准作为我们的人生指导,这也是与我们的时代、人生、旅游专业、教师岗位密不可分的。
王大千理事长教师培训班做“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