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以温情真挚的小说、散文打动了亿万读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三毛还是个说书高手,嘴皮子功夫并不输给易中天。刚刚由十月出版社出版的有声图书《流星雨》就是根据三毛的三本有声书《流星雨》、《阅读大地》、《三毛说书》整理而成的。
三毛说书只为弘扬传统文化
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桷垭,走遍世界各地的她,算得上是张爱玲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作家。1991年清晨自杀的三毛,死因至今成谜。
写小说、散文的三毛为何对说书这么感兴趣?在她的书中就可以寻找到答案:“归国数月,今见汉堡、可乐、霹雳舞、原宿族充斥街头。此情此景虽为时代走向,无可非议,然而眼见传统艺术日渐式微,中国民间故事不再流传,心中忧急,如火如焚,万不得已,挺身而出。”而三毛从小就喜欢阅读《水浒传》,这本曾伴随三毛走遍世界的古典名著,也对她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凭说书,企求同胞手足再度文化回归,一片苦心只为抛砖引玉。”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渐淡漠,让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三毛心急如焚。三毛跨界讲起了评书,题材是民间流传度非常广的《水浒传》。
与《百家讲坛》鲍鹏山等人的演讲不同,三毛讲“水浒”更多以八卦见长,挖掘人之未见的细节,全面揭秘英雄武松与他的两位“嫂嫂”潘金莲、孙二娘的情感纠葛。
另类解读武松陷入“三角恋”
武松真是不爱红颜只讲义气的豪侠之士?潘金莲真是朝秦暮楚水性杨花?武松面对如花似玉的潘金莲真的是无动于衷?孙二娘是否是潘金莲的替代品?在三毛的评书中,武松全面陷入了与两位嫂嫂——潘金莲和孙二娘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传统的解读中,潘金莲雪夜给武二郎暖酒,是在主动勾引武松,最后被武松主动推开,而三毛在评书中对这一段进行了重新解读:潘金莲在暖酒的过程中,主动酥胸微露、头发遮脸、捏拿肩膀、说风月话调情,但武松不管酒醉几分,都没有勇气主动站起来离开,其间与嫂子主动搭话,说明武松在内心深处对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并不是十分排斥。
“当你受到一种情欲的挑逗的时候,你会口渴。这时候,我不敢下断语武松是怎么样的,可是起码一分两分三分四分五分六分七分八分九分的时候,他还不走,只不做声。我认为,武松在这个时候,受到了情欲的挑逗。”三毛认为,武松最后起身推开潘金莲,就是内心挣扎的具体表现。
“我小时候就看,武松到底是怎么样?武松如果这一拳打掉了嫂嫂,是个真英雄,打不掉嫂嫂的话,打了大老虎也没用。”三毛的观点是,武松对潘金莲有情,但限于伦理道德不能进行,最后只能移情于孙二娘。而杀潘金莲也是内心忍受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