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际档案日”,山东省档案局公布了首批“珍贵档案遗产名录”,22件(组)档案文献入选,收藏于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名列其中。
孔府由于其特殊的贵族地位,得以保存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是整个记录孔府历史的一部分资料。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玉春,向记者讲述了孔府档案的保护、整理工作。“孔府档案从传下来,到我们保护,到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整理,到下一步要做的整个孔府档案的数据化,这是一系列的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前言里面,对这些档案有详细的介绍,这个档案怎么来的,怎么整理的,然后怎么分类的,数量、分类这些,书上有一些初步的介绍。”李玉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个老工人准备当废纸去卖掉,发现后,才没有被卖掉,留了下来。当时就向上报告,国家文化部派当时的中科院历史所的专家,用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专家连续整理了好几年,整出来9025卷,按分类归卷、装订,这是最初的保护。在文革期间,又整理了一次。这次整理,挑选了一些和当时政治形势有关的档案,出版了一本选编,分为上下两册。这次整理搜集了很多经济类的档案,比如当年的衍圣公府怎么管理土地的,这样一个大家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从这个角度整理了一下。然后到了九十年代,成立了文物档案馆,档案占馆藏文物的一大部分,其中主要就是《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然后还有一批没有整理进去的散档,现在正在整理中,这是后续的工作。现在的普查就有一个命名的工作在里面,将来数据化也要有个名称,每一卷叫什么,卷内还有件,目前已经整理完的,每一卷里面多则几十件,少则三五件,而且卷内的目录也没有,基础工作正在做。“孔府档案的研究,目前应当算是一个空白,里面很多东西都还没有被挖掘。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批档案展示出来,让各地的学者、专家、教授来研究、利用,让这批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李玉春介绍说,前年国家档案局的一位副局长专程来看这批档案,他力主我们这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后来听档案系统的人说,四大世界遗产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就是档案文献世界遗产,就是世界记忆工程。现在全国档案文献世界记忆工程列入的可能就二三种。“现在已经全面展开对孔府档案的开发、保护、研究,保护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是研究、开发、利用还是比较薄弱的地方。八十年代出版的那套《孔府档案史料选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是把档案手抄下来,抄完以后再去制版、印刷。经过这些流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错误,和原档案会有一些出入。现在要做的数据化,就是要将原档展示出来,这样更能将这些档案最原始的面貌展示出来,利于学者进行最直观的研究。”谈起档案资料的数据化,李玉春说。
目前,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形势下,李玉春觉得做孔府档案的一系列工作已经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