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三代之时,夏商周三代之时,一个人要想发财,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去出仕为官,求取俸禄,所以“富”是兼“贵”而言。因为在那个时候“富”的人一定是“贵”,不像今天很多人是富而不贵,我们称之为叫“土豪”。什么是“执鞭之士”呢?王公诸侯出巡的时候,他前面有“下士”——地位最低的“士”,手里面拿着鞭子去驱赶行人,这种工作是由地位最卑下的士来承担的,因此是很多人所瞧不起的。孔子说,假如说富贵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这种地位卑下的执鞭之士我也去干;可是假如是不可求,我还不如去遵从自己的爱好。这里面什么意思呢?孔子强调了一种道德底线,富贵可求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它不违背道义,如果它违背了道义,就是不可求的。(来源:腾讯网 作者:徐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