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4月25日下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钱逊在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堂”作专场报告。报告结束后,钱逊就打造“首善之区”、“国学热”风潮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济宁是孔孟之乡,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钱逊认为,到济宁和大家一起谈孔孟之道,是一件很让他高兴的事。在谈到济宁打造“文化首善之区”时,钱逊十分高兴,他认为济宁的这种做法,非常符合自己的定位。
钱逊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基因,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必须静下心来,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付诸于实践。
如今,济宁也刮起了“国学热”风潮——学校展开儒学教育,各种儒学班盛行,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便学习国学。对于这种现象,钱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钱逊看来,这个现象总体上是好的,现在的“国学热”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现象。“国学热”在自我的发展中间,会不断的克服自身开始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走上一个健康的发展道路。
“和一开始兴起的 ‘国学热’相比,现在的‘国学热’已经有所变化了。”钱逊认为,学习“国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只要总的趋势是符合潮流的,就应该得到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些不正确的方法或走一些弯路,但是,只要事物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总结经验,就可以逐渐让“国学热”发挥更大的价值。
钱逊:国学大师钱穆之子,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早年研究马列主义,1982年之后专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全书副主编,《理论卷》主编)、《平天下——论语的处世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