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抓住“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良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孔子文化品牌,以品牌和大项目,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近9000个,从业人员8万人,2008年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近60亿元。
办好“一节三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抓住孔子文化节、省文博会、世界儒学大会、专博会,办成对外开放的平台,同时借助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和微山湖文化等其他文化品牌,通过嘉祥石雕艺术节、微山湖荷花节、泗水桃花节、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等,全面展示该市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品牌特色,促进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文化产品与市场、文化产业与资本的结合,搭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快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重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构建鲁文化产业聚集区。济宁市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是该市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该园区有力促进了孔子文化旅游业、孔子书画业、孔子书业、孔府古董工艺品业、孔府菜餐饮业和博物馆展览业等八大文化品牌产业的发展。已建成5个省级和17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发挥文化特色品牌,实施大项目拉动。孔子是该市最大的品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孔子文化的结合,建立以儒家文化产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提高儒家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让出版、演艺、影视、旅游、动漫、会展服务等行业融入儒家文化内容是该市推进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该市注意多措并举,努力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准备在城区恢复重建运河总督衙门、竹竿巷等历史景观,塑立运河文化名人雕塑群,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在打造水浒文化、梁祝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时,根据各自的特性和地域特征,开发出符合济宁实际、具有国内外市场潜力的文化品牌产品。如建设济宁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新馆、济宁新博物馆和玉堂博物馆、乔羽艺术馆等城区重要文化设施。
放大名人效应,打造文化名片。开发维护产业中,该市充分利用名人效应,重新展现李太白纪念馆、乔羽艺术馆和乔羽音乐厅;利用济宁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电视连续剧《运河老店》投资3000万元;组织创作一台思想性强、地方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较高的大型风情音画《金声玉振》舞台剧;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歌舞、曲艺、杂耍类项目打造成文化旅游剧目,予以发扬光大。
利用区域优势,加强文化与旅游地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业新高地。该市大力实施“文化兴旅”战略,充分发挥全市500余处文物景点优势:以“三孔”“四孟 ”为主线,充分发挥水文化优势,打造微山湖风光和运河风光旅游品牌;积极扩大微山岛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和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影响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加快汶上佛都设施建设,打造佛教旅游品牌。同时还研究开发出了以儒家文化、民间艺术为主题的一系列旅游纪念品,成功推出了“六艺乐舞”“古乐舞”“开城仪式”“祭孔乐舞”等表演及曲阜《杏坛圣梦》、《孔圣·九章》等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演艺项目。
实施多元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帮助民营文化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指导帮助他们从价值观念、企业制度、发展战略、运营机制等方面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目前,该市涌现出曲阜艺术品一条街、书画古玩一条街、孔子进出口商品基地、市中区太白艺术品市场、黄河礼品行、梁山宋街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民营企业35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