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我到欢城镇看望四姑。我在处女作《苇》中写的堪称经典的苇喳子的传说,就是儿时最先听四姑讲的。如今,年届孟子年寿的她头脑依然清晰,又兴趣盎然地给我把苇喳子的故事讲了一遍。吃罢饭,四姑的四子钟家信开车送我回微山,我提出拐弯去大王庙村看古运河。这里原是古渡口,古渡小舟载有我几多乡愁,我少时外出读书、探亲,来来回回都经此地。那时的这段古运因有湖水的滋养还是青春模样,深深的河道、清清的流水、高高的河堤以及河堤上的大王庙和大王庙前的古槐树给我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几十年久违了,大王庙古运河别来无恙否?
来到大王庙村,不见大王庙踪影,庙前的古槐树尚在,村民当作神树,树上挂满了红布条。还是原来的河堤,只觉矮了许多;还是原来的河床,只觉浅了许多;河中有水,远没有原先的丰盈。这河已变得像我一样瘦弱苍老,套用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句式,不禁生出“我见古运已衰老,料古运见我应如是”的感叹了。但庆幸的是,古河道还在,河中有水,更难得的竟是活水,汩汩东流。我惊喜这位400岁的老人,身躯和灵魂均在,他还活着!次日,我二姐的两个儿子耿国、耿磊送我回济宁,又从大王庙往西走了一大段,发现河道和水质越来越好。
回济宁后,我萌生了考察古运河南四湖段全程的念头,得到微山县委宣传部、鲁桥镇、南阳镇、韩庄镇的大力支持。1月19日、20日两天,王伟、董学君、朱思克、崔璐、刘涛等几位热心研究本土文化的青年人,陪同我完成了从石佛到韩庄的古运河考察。我们一路上边看边议,使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快乐。
一、太白湖新区段
济宁太白湖系南阳湖一角剪成,原称小北湖。所以将太白湖新区段列入考察范围。
我们见大运河从济宁城区至南二环保存尚好,几座新建的大桥非常壮观,为古运河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从南二环至鲁桥镇段河道消失,辛店村则建在古运河道上。我们重点看了石佛村。据传,石佛村因掘地得12座石佛像而得名。元代开掘的会通河穿村而过,留下众多古迹。有石佛闸、石佛寺、玉皇阁、闸官署、火神庙、望海堂、大王庙、土地庙、石婆婆神像、龙王井和历代碑刻等,可惜都基本损毁。1958年大跃进时,村人将玉皇阁内三米多高的玉皇大帝黄灿灿的铜像砸烂,换回4头黄牛。2010年,这个历史文化名村整体拆迁,更彻底拔断了文化之根。现在,我们首先到1972年拆除的石佛闸遗址凭吊,石结构闸基尚存。还看了神奇的龙王井,这应是石佛留下的唯一完整的古迹了。
太白湖新区石佛段的古运河,凸出处据说为石佛闸遗址
二、鲁桥镇段
元代运河即贯穿鲁桥镇全境,境内建有仲浅闸、师庄闸、鲁桥闸、枣林闸。元代朝廷曾在鲁桥设管理漕运的重要机构漕运司。至明清,更繁荣为运河名镇。但鲁桥的闸、桥已遭破坏,当年的“鲁桥八景”已成明日黄花,所以我们在鲁桥只作短暂停留,而将多数时间分配到鲁桥镇的北端和南端。北端的仲浅,有一座纪念孔子得意弟子子路的仲子庙,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南巡,御书匾额。乾隆南巡,御书楹联。雍正未来过,也写了匾额。庙中还有许多宝贵的历代碑刻。带领我们参观的仲伟帅,出版了好几本专著,成了研究仲子的青年农民专家。在师庄,看了残余的闸基,原有的大王庙已拆除。在鲁桥镇南端,看到枣林村中保存较好的河道,以及在旧闸基上修的石桥。在九孔桥村和新挑河村,分别收集了有关乾隆发生在此地的故事,我修改《乾隆游微山湖传奇》,或许能补充进去。
微山县鲁桥镇枣林村,古运河穿村而过
新挑河村古运河
三、南阳至满口湖中运河段
从新挑河坐船在湖面走约三公里,转眼来到南阳古镇。古镇四周环湖,大运河从镇中穿过,明清时相当繁华,现已成著名景区。这里大家多次来过,此次参观了河神庙遗址、古钱庄和船闸。我极想看一看乾隆临幸过的被称作“接驾宅”的马家大院,却无处寻找。
元代运河,从南阳往鱼台、沛县直达徐州。这条线屡遭黄河水患,造成运道淤塞破坏。为了避黄保运,明代开掘了从南阳往满口、夏镇至留城的新河,称漕运新渠。西线东移,安全多了。南阳至满口约三十公里,系湖中运河,其中南阳闸至利建闸9公里湖中运河及利建闸,是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申遗的两个项目。湖中运河是我最想看的,然而由于水浅,船难行驶,未能成行,留下一大遗憾只好期待来日弥补了。
南阳闸至利建闸的湖中运河一段,由于水浅,船只不能通行
微山县城所在地夏镇古运河,修旧如旧让这段运河保留着原始的风韵
四、满口至夏镇段
满口经徐营、大营、常口、陶阳寺、裴口、大王庙、三河口、杨闸至夏镇三孔桥,古运河在湖东岸斗折蛇行,这是保存最好的一大段。作为县城的夏镇,有的河段进行了整修美化,成了观光休闲之地;有的河段未着意修饰,天然素面和沧桑古意亦令人心动。我们看了泰山庙、夏镇闸和通惠闸。令大家感兴趣的是,通惠闸每块闸石上镶嵌有铁质铭牌,铭牌上铸有“通惠闸”或“宣统元年”字样。而在满口,看到许多小渔船在村中运河停泊,令人联想渔舟唱晚的古老诗境,只是难见白帆点点了。
郗山村运河,大运河从村子流入微山湖
五、夏镇至韩庄段
由夏镇三孔桥经寨子、西万、种口、彭口闸、郗山、山头至韩庄,是明代开掘的泇运河的一个重要段落。在郗山做短暂停留,见村中古运河河体尚好,只是河水污染如墨,好在没人附会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涮笔所致。郗山有王羲之岳丈郗鉴的墓,传墓碑文字为王羲之所书,可惜墓和墓碑今已不存。在三面环水水质清澈的山头小渔村却盘桓良久,一华姓村民说,他小时候村中还有古纤道,古纤道上铺着青石板,下面则用许多硬木桩支撑。现在看古河道尚易,看古纤道却难了。热心的村民还领我们看了散落的纤道青石板,这青石板上撒过多少纤夫的汗水和泪水,包括无数的运粮船以及康熙、乾隆龙舟的纤夫。我想,这纤道青石板应当作珍贵文物保护好; 或者用几块原石在原址上修复纤道,哪怕只有短短几步。
被称作微山湖湖口的韩庄,古运河、新运河、伊家河和南水北调输水道四条大河于此交汇。清代有著名的湖口双闸,今时有庞大的现代化水利枢纽工程。雄伟的节制闸像一把锁钥控制着湖水,而壮美的船闸则保证来来往往船只的安全。站在高高的河堤西望,可欣赏到大湖的浩瀚无涯,恍若置身海边。在南四湖日益萎缩,许多地方难见广阔湖面的情况下,韩庄的这块浩瀚无涯更显得弥足珍贵。据传,乾隆曾在此赋《韩庄观湖》诗;今日若来观湖,首选的最佳地亦非韩庄莫属!只是难见乾隆吟唱的“风帆——眼中来”了。
来韩庄,不能不看乾隆《韩庄闸》诗碑。乾隆在韩庄写《韩庄闸》诗二首,碑上刻的是乾隆御书的其中一首:“韩庄实泄微湖水,筹涸金鱼闸见新。济运利农期两益,每因触景忆贤臣”。古碑许多字迹模糊不清,我帮助查找到原诗,并弄清了诗的内容。原来写的是山东巡抚崔应阶和故协办大学士兆惠两位“贤臣”,主持修建韩庄新闸,收到了“济运利农”两大效益。在乾隆诗碑旁又树新碑,上面刻了一首鄙人写的《为重立韩庄乾隆诗碑而作》非常俚俗的现代诗,我始有羞怯而终于英勇地面对乾隆大帝PK一番。此外,乾隆还在韩庄写了一首《微山湖》诗。这位大帝几番为一小镇赋诗,足见韩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亦可见韩庄在微山湖和大运河发挥的门户和锁钥的重要作用。
从韩庄镇湖口一眼望去,感受到微山湖的浩瀚。
几点建议
隆冬时节,从石佛到韩庄,除了湖中一段外,我们马不停蹄沿着南四湖弯弯曲曲的古河道走完了全程近三百里。总的感受是有喜有忧。与北五湖及相连的古运河消亡相比,南四湖及相连的古运河虽呈衰颓之相,今天尚存在着,活着,这是应充分肯定的基本面。沧海都可变桑田; 一条四五百年、六七百年前开掘的已失去航运功能的古河道,而今能保持河道基本保留,河中有水已属不易,值得庆幸了。但我们也看到,在古运河保护方面亦存在不少问题;在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方面,我们也萌生了一些想法。或许是一个“老政协”的责任感和惯性使然,我年老退职了,仍喜欢指点江山,指手划脚,肝胆相照,建言献策。兹写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
一、大力宣传、坚决执行保护大运河的法规
山东省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具有法规性质的《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将使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和传承发展,有效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维护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确保大运河遗产永续保存,将有力推进我省‘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助推我省‘鲁西南经济隆起带’战略的实施,促进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法》规定,禁止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范围内挖沙取土、乱搭乱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破坏河堤、刻划文物本体,毁坏界牌、界桩或者其他遗产标识,擅自耕种植树。不经批准,不得进行工程建设。《办法》还特别强调,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道。
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办法》未提到的,个别地方填埋河道,用以建房种田,更是对大运河致命的伤害。有的是大跃进、文革的疯狂破坏,亦有近年发生的。因此,动员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自觉执行保护大运河的法规已刻不容缓。
二、大运河申遗成功,更应增强保护意识
中国大运河申报的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济宁市的会通河利建闸、南阳湖中运河9公里、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等共11处遗产点。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后,社会上相当普遍地认为,大运河属于世界遗产范围的,只是申报的河段和遗产点。具体到济宁,就是上报的11处遗产点,其余的河段均不是世界遗产。我市有的媒体也作如此报道:济宁11处遗产点已晋升“世遗”。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必须澄清。
请注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中国大运河”,是大运河整体,而不是零零碎碎的局部,我们是通过上报的点、线、段来赢得对全线的认可。这和中国长城的情况有些类似。就此,我先后向负责我市申遗工作的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和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打电话请教,他们都完全赞同我的观点。
这样,大运河除了完全消失的部分外,现存所有的河段和其他遗产,都属于世界遗产。广大微山湖儿女和大运河子孙更要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对家门口的世界遗产切实负担起保护责任,哪怕是河堤的一捧土、船闸的一块石都不容毁损。
三、推进“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山东省提出,努力推进我省“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微山县有条件走在前面。首先,贯穿微山县全境的二百多里运河至今基本留存,有些段落保存良好。其次,这段大运河与大湖相融相邻,地理位置特殊,呈现独特的文化景观和风采。由于大湖和大河的共同滋养,涌现了鲁桥、南阳、夏镇、韩庄等历史文化丰厚的众多名镇。到了近代更增添了在全国叫得响的红色文化。第三,这段运河是受到历代帝王和官府最为关注的险段,几次改道,治河投入巨大。因此,河闸、堤坝等水工遗产也多。解放后修建的庞大的现代化韩庄水利枢纽工程,更呈现着壮丽的雄姿。我对搞好文化长廊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
1、在河堤上不准擅自种树,但可以有组织地统一去做,在两岸搞绿化长廊,为文化长廊披上漂亮的外衣,以利观赏和保护堤岸。
2、湖区运河,被称作“闸河”,建有一连串船闸。现大多损毁,只剩闸基。首先,要保护好残留的遗存,收集散落的闸石,有条件的可以像南阳闸、利建闸那样进行修复。
保存完好的南阳闸
3、过去,运河沿线建有许多大王庙。大王庙供奉着运河的河神,又是兼管微山湖的湖神,其化身是水蛇。供奉运河之神的大王庙,应是大运河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江苏河段不少大王庙尚存,而我们一座也没有留下。当年韩庄的大王庙和南阳的河神庙规模都不小,可考虑复建。这不关宗教,应视作民俗文化。
4、整条京杭大运河,到处都流淌着乾隆故事,我们这里或许故事更多些。如果说大王庙是大运河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那么乾隆也应是大运河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现在看,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好乾隆故事。须知,乾隆的龙舟曾多次从我们今天打造的历史文化长廊里穿过,乾隆在这个长廊不应缺席,而应占有凸显的位置。
仲浅村古运河畔的仲子庙
5、运河沿线,历代名人古迹众多。漕运新渠开通后,在夏镇曾树“漕运新渠记”石碑,由内阁大学士徐阶撰文,著名书法家周天球书写,名匠吴鼎刻石,文、书、刻统称三绝,后人谓之“三绝高碑”。这座颇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应设法修复。夏镇戚城街曾有姜肱碑,姜肱系东汉名士,夏镇人,为官清正,孝敬父母,与其弟仲海、季江十分友爱,兄弟仨同盖一床被子,留下“姜家大被而同眠”的佳话。姜肱碑也应修复。夏镇南庄人王琼,清代贫苦渔民,力大无穷,在泰山驮碑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考虑,为这位驮碑的渔民立块碑,树碑立传,或雕像。郗山的王羲之岳丈郗鉴的墓和碑,夏镇部城街的朱衡祠,都值得修复。朱衡系眀工部尚书,主持开掘漕运新渠有功。这些虽然已不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但对宣传历史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6、不妨将红色文化纳进去,比如在合适地点并排树两座歌碑:《铁道游击队之歌》 和《洪波曲》。《洪波曲》写于1938年,是一曲歌颂微山湖儿女浴血抗战的慷慨悲歌,由国歌作者田汉作词,聂耳、冼星海式的作曲家张曙作曲。
四、建议开辟两条水上旅游线
1、韩庄——台儿庄——微山岛——夏镇
韩庄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一个小城拥有一面大湖、几条大河、一座庞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还有一位乾隆大帝。这几个“大”会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韩庄完全有条件打造景区,东与台儿庄、西与微山岛、夏镇形成一条水上旅游线,让四地的运河文化、微山湖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互补充、映照,从而发挥1﹢1﹢1﹢1﹥4的效应。
南阳古镇
2、满口——南阳
今到南阳古镇旅游,一是从北边的鲁桥、两城入湖,一是从西边的鱼台入湖。若是从满口入湖,又方便了东边来的游客。满口至南阳约三十公里,线路不短,全从湖中通过,在古运道近旁又新挖宽阔的新运河,新运河基本没占古运道实是英明之举。从满口一上船便进入景区,欣赏大湖风光和古运遗产不会寂寞。特别是夏秋季节,运道两边的湖面密密匝匝有大面积的荷花,被县旅游局长胡勤贵称作湖中画廊,更令人惊艳。在这条湖中古运故道上,还可以看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申遗项目:利建闸及9公里河道。这条线上,还有马口、孟口、尤口、石口、桥头闸、店子村、马闸、建闸等小渔村,像一串珍珠镶在古运河边,像一排纽扣缀于大湖的衣襟。虽然大部分渔民迁走了,若旅游线路一开,这些袖珍小岛都会变成粒粒珍宝,令人趋之若鹜。《文化周末》记者在两天的随行考察中,一路拍摄了这些古运河珍贵的记忆。(崔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