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正月里的庙会,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热闹的人群,各种风味的小吃,各种好玩的杂耍表演……热闹的气氛给寒冷的春节带来了许多暖意,也更显得年味十足,那么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上千年的庙会,到底有什么乐趣,就请跟着记者的脚步来到济宁市金乡县,看一看古缗国金乡的庙会吧。
庙会上的小吃
正月初一的下午,记者来到金乡县文化广场,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骑单车的、有骑电动车的、有骑摩托车的,还有开车从乡下来看热闹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呀呀学语的幼儿,尤其是快乐、阳光的青少年们,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欢庆春节的人群。
说起庙会就会联想到吃,这可不是你一个人这么想,庙会上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对逛庙会的人来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你想想,转悠了大半天,庙会小吃摊前自然也就座无虚席了。
在金乡庙会上的小吃,既有本地风味,又融合了各地的风味小吃,还有传自于宫廷的御膳小食。但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仍然是本地的小吃,蜜制红三刀、金乡烧羊肉、罐子汤、各种口味的夹饼等等……各种美食混搭在一起,令每个逛庙会的人都大饱口福。
记者用两小时粗略逛完整个庙会,几乎逛遍了最有名气的小吃摊点。其中一对年轻夫妻开的“臭豆腐”生意异常火爆,一直需要排队。老板娘满脸笑容,“生意主要是靠回头客,好多人都老远特意跑来吃呢。”生意好的时候,半天就能卖几百份。小吴在金乡上班,他告诉记者,他是老顾客了,臭豆腐外面都要裹一层酱再炸,特别松脆,特别香。他一直很好奇老板娘用的什么秘酱。“主要是配料,当然配料就是秘密啦。”老板娘还是笑笑,不过自家臭豆腐之所以受欢迎,关键配料这里,很多人都来问过配料怎么调制的,还有出高价想让我出售给他们的呢。
套圈的乐趣
在广场上,记者看到一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来逛街溜达,两名孩子似乎对吃的东西和各种各样的玩具都没有什么兴趣,一直挨着套圈的摊位不走,估计是对套圈情有独钟。
两名孩子围在套圈的摊位前,观看别人在套圈。很多来这里游玩的人,也被热闹的活动所吸引。两名孩子用期待的眼光看着父亲,要求试试能不能套上自己心爱的东西。父亲看着孩子的眼神,便拿出五块钱让两名孩子比划比划。
两名孩子很高兴,随即掏出钱来找老板买了两块钱的圈。套圈的规则是这样的,老板在地面上按照一定的距离摆上小器皿、小汽车等各种奖品,在距离奖品一定距离的地面上画一条线,或者是用一跟杆子挡住套圈者向前的脚步,站在线外把圈扔向奖品,套到什么给什么。其中一名孩子站在线外拿着圈比划着,瞄准早已看好的奖品扔去,试了几下,感觉差不多了,便让他的小伙伴拉着他的左手,双脚抵住他的右脚,左脚便抬了起来,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往老板所放的杆子内倾斜,以便让右手尽可能近的触及心里盼望已久的奖品,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一会儿,两块钱的圈扔完了,依然没有套住。又叫来老板买了两块钱的圈,这次改变了刚才从上往下落的方法,直接蹲在的杆子外面,将右手尽可能的往前伸,看着奖品,眯起眼睛,看准以后再往前仍,曾经有几个已经套住奖品了,却又蹦了出来,使得孩子不断的变化着姿势地试着套,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依旧未能如愿。孩子委屈的看着父亲,样子似乎有些沮丧。父亲走过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安慰的说道:“套不住是很正常的,套住了才奇怪呢!刚才看到你已经尽力了,还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套住你想要的奖品,已经足够了。咱就是玩个高兴,重要的是享受娱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把你剩下的零钱给你的小伙伴试一试。”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又高兴起来,把剩下的一块钱又买了几个圈,很信任的交给了小伙伴。这名孩子的动作和刚才的又不一样,在奖品的正前方靠右手的腕力向前扔,和刚才一样,有几个已经套住了奖品最后又都蹦了出来,依然没有套住。这名孩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小伙伴,很窘迫的搓着手,这时父亲拉着两个孩子的手说道:“套住套不住都应该高兴啊,别说是你们套不住,就是套圈的老板自己也套不住啊!来这里逛街就是图个高兴。”
吹糖人味道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吃糖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几十年前,糖果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是有人结婚的时候才能吃到。因此,那种别的食物不能替代的丝丝甘甜,一下就能扎根在我们的心里,永远记忆犹新。所以,“糖”成为了无数人不能忘怀的童年记忆。
在金乡的庙会当中,记者也看到一位手艺人在卖“吹糖人”。走近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吹糖人的师傅姓李,已经在这里吹了好多年的糖人了。
记者和李师傅交流的间隙,只见李师傅把熬好的糖按成圆饼状,用手指顶在中部,将糖包成一个中空的糖球,然后迅速拉出一根吹气管,然后向里面吹气。随即糖就会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再通过捏、剪、转等手法配合,做成各种造型,再经过染色,一件糖人作品便完成了。记者在旁观看李师傅吹糖人,感觉真是一种艺术享受。“炼制吹糖人的糖的时候需要文火,炼制好的糖称之为糖浆,因为季节的不同,炼制后糖浆的含水量也不相同,水多了,糖浆哩哩啦啦,不成形;而如果水分太少,糖浆的韧性不足,就很容易碎,只有充分掌握水分的多少,才能做好糖人。”李师傅说道:“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物及十二生肖都是吹糖人的常用素材。”
比如吹制一只简单的小动物,在吹制时,将空气包入糖后,就要快速收紧外口,通过输气管向里面吹气,吹气的时候要匀称,糖人的关节处非常薄,一口气吹大了很可能会直接吹漏了气。然后就是塑性,用双手捏出想要的造型,这一切都需要在糖浆变硬前快速完成,最后经过涂色,先前的糖浆就变成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给吹好的糖人上色也是一道很关键的工序,尽管李师傅不懂什么有机化学,更不知道糖的分子式,但他们却知道,如果用水稀释颜料进行染色,糖人就会融化。如果将水替换成白酒,进行稀释,就会出现酒散色留的效果。这也是糖人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诀窍之一。在记者和李师傅的聊天过程中,李师傅吹糖人摊位前,从未断过顾客与看客。
糖人艺人可以说全凭自己一双灵巧的双手,把糖浆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工艺品。糖人之所以吸引人,不仅是糖带给人们幸福愉悦的感受,更多的是因为每个艺人都为之付出的无数的心思。糖人艺人们在自己的作品里,倾入了所有的智慧和心血,才会创作出看似简单,实则精巧复杂的作品。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看吹糖人是春节期间绝对不能错过的节目,虽说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多了,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各种糖果和甜味饮料也越来越多了。但每当这个传统的老手艺一出现,还是能够引来各个年龄段人士的追捧。尽管等待的过程小脸会被风吹得通红,小手会冻得冰凉,但每当看到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糖人制作而成,空气里那依稀能够闻到的甜蜜气息,让我们确信,这就是属于过年的味道。
金乡庙会上,小姑娘被可爱的糖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