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6月12日结束的中共济宁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对加快济宁北湖生态新城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通过了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决议。《决议》确定的北湖生态新城的建设目标是,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出新城。《决议》中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战略,着力拉开中心城市框架,取得了积极进展。北湖地区南接微山湖,北靠老城区,东西双河环抱,自然环境优越,是新城建设的理想选址,是建设生态特色城市的最佳选择。新一轮济宁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使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有了科学的发展蓝图;土地、压煤、滞洪等制约因素逐步得到解决,为城市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必将迅速崛起。决议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设北湖生态新城是攸关全局的战略抉择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也是济宁跨越崛起的希望所在。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强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是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战略,着力拉开中心城市框架,取得了积极进展。北湖地区南接微山潮,北靠老城区,东西双河环抱,自然环境优越,是新城建设的理想选址,是建设生态特色城市的最佳选择。建设北湖生态新城,就是以人、自然、环境互惠共生为追求,以河湖湿地、城市森林、绿色景观为特色,在对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通过从产业到生活、从设施到景观、从空间到意境的全方位生态再造,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环保健康的人居方式、生态宜人的生活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生活品质的共同提升。建设北潮生态新城,不是简单的城市外延和老城拓展,而是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通过塑造全新的城市形态,实观城市品质、功能、魅力的根本提升,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态风貌,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城市。建设北湖生态新城,是符合现代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构想,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不懈探索的经验成果,是济宁城市迈向现代化的重大步骤,也是汇聚全市人民愿望和智慧的创造性实践。
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恰逢其时。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央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大规模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我市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期,积蓄了强大的城市发展内在需求和动力;新一轮济宁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使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有了科学的发展蓝图;土地、压煤、滞洪等制约因素逐步得到解决,为城市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期待和支持,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机遇难得,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要我们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必将迅速崛起。
二、北湖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及建设原则
北湖生态新城,是未来济宁城市主中心,是以生态为主题标志的崭新城市形态,也是组群结构城市的新象征和新标识。具体功能定位是,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北湖生态新城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深入研究北湖生态新城的内涵、特有品质和指标体系,以独特的城市特质走在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前列。保护和高效利用一切能源资源,构建湖水、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率先发展高质、高新和清洁产业,倡导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方式,推广应用新能源、新光源和新材料,探索构建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生态住宅等人居模式。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创新规划理念,提高规划水平,完善提升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展示“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新城风貌;加快编制控制性和修建性规划,做到规划全覆盖,保证规划的超前性、指导性和权威性,严禁违反详规安排单体建设项目。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的关系,坚持“先新城后老城、建新城带老城、控老城促新城”,集中突破北湖生态新城,老城区除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建项目,重点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功能,提升为市民服务水平;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生态引领城建,以城建彰显生态”,做到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相统一,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重建相融合;妥善处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坚持“先地下建设、后地上开发,先水网、后路网”,在先期完善地下管网设施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城市开发项目,准确界定煤炭开采边界并依法监管,统筹利用采煤塌陷地。
坚持文脉相承原则。注重文脉存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彰显“运河之都”本原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视文化品位,融入文化因素,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视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促进城市价值的全面提升。
坚持整体开发原则。对一切孕育发展要素的城市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整体推进规划设计、土地收储、拆迁安置,不搞零星开发和滚动式开发;配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做到路网管网水网林网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创造更大的城市增值空间。
坚持市场运作原则。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北湖生态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实现资产商业化、土地资本化、运作公司化;建立市场化多元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机构的作用,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经营机制,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经营,走出一条建设资金自求平衡的新路子。
三、北湖生态新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北湖生态新城的建设目标是,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出新城。今年全面完成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重点片区的土地收储,全面启动路网框架、市政设施、湖底清淤、湿地修复和林地建设,初步展开文教、旅游和商贸住宅建设。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完成市级行政办公、文体教育、商业金融、休闲居住功能区建设,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核心区基本建成,城市新中心基本确立。经过五年努力,形成合理的人口聚集规模,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全国一流的生态新城。
围绕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立足长远,抓紧当前,全力全速推进各项工作。组建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高层次专家参与、指导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总指挥部,形成高效运转的指挥协调体系,负责新城年度发展目标、阶段性规划的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建立专项工程指挥部,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党工委、管委会和投融资公司“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承担经济社会管理和投资开发双重职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对北湖生态新城管理机构要充分授权,实现权责统一,提高办事效率;本着“精简、高效、必需”的原则,配套完善相关机构设置,配强配好管理和执法队伍;北湖生态新城管委会要加大内部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创新干部人事和奖惩分配制度,增强内部活力。实施高强度投入,围绕建设目标,坚持质量和进度并重,加快推进征地拆迁、村居改造、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30亿元的实物工作量。强化政策扶持,整合利用好市扶持发展的各项政策,适度向北湖生态新城倾斜;研究制定支持城市开发、投资融资、招商引资、财税支持、人才引进、优化环境等配套政策,为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好宣传报道,树立和提升北湖生态新城的整体形象,为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全面完成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重点片区的土地收储,全面启动路网框架、市政设施、湖底清淤、湿地修复和林地建设,初步展开文教、旅游和商贸住宅建设。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完成市级行政办公、文体教育、商业金融、休闲居住功能区建设,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核心区基本建成,城市新中心基本确立。经过五年努力,形成合理的人口聚集规模,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全国一流的生态新城。全委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发展紧迫感,尽心竭力支持,满腔热情参与,全力全速推进,为北湖生态新城的加速崛起,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