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4年末,济宁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成立暨委员作品展在西美美术馆举办。从2013年末一连几场的油画作品展,到2014年末的这场委员作品展,一年的时间里,油画艺术在这座城市绽放新的景观。
展览现场,六十多位作者的一百四十余幅作品,集中展示了济宁市老中青油画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画家对当代生活的情感体验,也展示了具有本土情怀和艺术特质的创作状态,呈现出多元、开放、包容、个性强烈的艺术形态。
本土特质的油画艺术
油画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绘画语言。虽然油画是从西方学习借鉴来的,但在传入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历经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深深融入到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中。而在济宁,城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人文环境,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素材资源。从萌芽状态走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济宁油画艺术在成长中完成了传统和现代的承接与转换,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质和当代精神的整体面貌,成为城市文化的一抹亮色。“在去年的第一届油画展览的基础上,我们感觉应该成立这样一个油画艺术委员会。去年举办的第一次油画展览非常成功,挖掘了不少油画领域的新的美术人才。油画艺术委员会在中国美协和山东省美协都有,所以,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也应该有,也是为了和省美协的油画艺术委员会对接。另外就是为了繁荣济宁的油画创作,发现、培养油画人才,我们觉得有必要成立这样一个油画艺术委员会。”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涛说。
张涛所说的那次非常成功的油画展览,是2013年1月18日举办的“济宁市油画作品展”,这次展览是对于济宁本土油画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所展出的完全是济宁本地作者的作品,挖掘了济宁油画创作的潜力。对于那次画展,张涛曾说,“选择举办‘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这样一个油画展,是美协在2012年初就产生的一个动议。2011年的时候,市美术家协会在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济宁中国美协会员10人作品展,那是一场中国画作品展,当时反响很大。后来就考虑是不是再搞一个10人油画展,后来就想着既然要做就做个全市性的。画展从开始准备,征集作品,到年底收稿的时候,感觉非常不错,总共有一百多幅作品,作者人数达到了八十余位,能够反映济宁油画这两年的创作成果。”那次油画展览,不少市民看了后都表示很好,从作品中,他们看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很艺术、很亲切。
油画是第二大画种
油画进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民众的收藏或者是喜欢程度,远不如国画那么普及,但油画在一些专业性机构,如各大院校中还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国家级艺术场所也是如此,比如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作为全国最高档次的美术展览,在展览中第一大画种是国画,而第二大画种就是油画。“油画是美术领域里,除了国画以外的第二大画种,作者非常多,一般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画油画的很多。”张涛说。
据张涛介绍,在2014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就有济宁的油画作者段国峰的作品,他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也有展出。“济宁的油画创作力量还是有的,省展、国展都有作品入选。现在成立这个油画艺术委员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抓好油画创作,繁荣济宁的美术事业。成立油画艺术委员会的动议,我们在两年前就有,但一直不成熟,才拖到现在,基本成熟了,这才成立。目前济宁油画创作具有比较高水品的作者队伍,有这样一个队伍,作品在市里、省里、全国都有过展出。就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油画艺术的发展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把油画市场、油画创作搞好,每年都要再搞一次展览,每年都要有活动,形成一个油画创作的中心,把油画作者凝聚起来,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创作队伍。”
油画艺术与生活
走在美术馆,细细欣赏之下,会发现油画艺术越来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展出作品多关乎人们的基本生活,将艺术作品置于生活中,让人们能够在寻常的生活瞬间里,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切身体会艺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像是一个油画展,也像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试图在岁末年初掀起一股艺术热潮。
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让每一幅作品都呈现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展出的大多数作品都立足于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许多画家的作品触及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生存状态,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挞。除了不少写实、具象的作品,还有一些注重绘画语言表现性、抽象性和寓意性的作品,以前影响艺术家们的“趋众心理”得到了抑制,个性化的表达方法成为普遍的追求。像《微山湖春》《夏日雨后的记忆》《杏坛春色》《运河一角》等作品,既有传统又不失现代。
优美的画面只会吸引人驻足一瞥,画面所带来的思索却会流连回味。绘画艺术的精妙之处不在于它记录了生活,而在于它阐释了生活,它在提供美感的同时还会给人们思想的启迪,让人们为之思考、为之动情。“作品画面很宁静,有一种诗意的力量。画中展现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空间中略去了日常之物,预留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为了表现空的意蕴,作者以单纯精简的色彩来处理画面中的关系,而笔法也是写意般地脱离描绘具体,透露出一种让人沉寂的诗意。”在一幅城市风景画前,对油画艺术颇有研究的爱好者王文斌说,作者很善于观察城市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画面艺术呈现,引发人们思考,可以看出画家的一丝人文情怀,也让他的作品具备了更强的生命力。
旁边的另一幅作品则以“实”为主要特点,景物描绘得十分逼真。“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个艺术的梦想,像我就是。在过了适学年龄后,再回头学乐器等可能有点难,而若是想学画画,任何时候都可以拿起一支笔。”油画爱好者刘春蕾说。在她看来,一个画架、一方画布、一支画笔便能搭建自己的一方艺术小世界。对着画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很容易就沉静下来。油画毛笔不拘泥于细节,把颜色铺陈开来的时候,也就有了自由抒怀的感觉。“之所以说画如其人,就是因为内心的想法可以通过笔尖流淌而出。人之所以有压力,往往是因为有外界的打扰。而绘画是避开外界的打扰,进行自我对话。”学习油画多年的刘春蕾深有感触,比起其他画种,油画多彩鲜亮,也更能通过色彩调节心情。而从绘画难度上讲,油画又是很容易上手的。它可以浓墨重彩地铺上去,而不用像水彩和水粉那样讲求着色的匀称和晕染。即使画错了,也可以把颜色刮掉,对错误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画法上,油画因为颜料中有油,易将颜色溶于画布,所以不太讲求笔法,油画带给人最幸福的感觉就是随意和放松。“人们之前都是老观念,画画就要像,所以要学基本功,认为要从素描开始。但看过很多展览后,人们的心态也在变得开放,发现不一定要写实,只要能把握和表达心情就好。”刘春蕾说。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理念再现了他们眼中的都市与生活。这些或怀旧或摩登的风景,或和谐或淡漠的人物,或静谧或热闹的场景,都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生活的再现。艺术家们从不同艺术理念与追求出发,产生了不尽相同的观察事物的角度,表现内容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同时,这些作品也将艺术带入城市生活,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