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旧交替的季节,其实,旅游人比任何人更期待春暖花开。
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透过古老松柏苍劲的枝干,给孔庙大成殿涂抹上靓丽色彩的时候,文化圣地济宁充盈了满满的温暖。春天的脚步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股温暖总能让旅游人与期盼相连。
感怀2014,展望2015。
在这一年里,济宁旅游秉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时的嘱托,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内涵的提升肩负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在习总书记等国家、省、市领导的积极倡导下,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修学旅游,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孔孟之乡强塑“文化济宁”旅游品牌,孔子“代言”的“文化济宁”乘势而发,迅速响亮齐鲁大地,祖国的大江南北,世界的每个角落。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旅游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按照“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以实施“旅游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线”为抓手,强化服务质量、突出亮点打造,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182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总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12%;尼山圣境、兴隆文化园、宝相寺等1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在央视、凤凰卫视、韩联社等媒体投放了城市旅游公益广告。先后赴周边500公里内30余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了“文化济宁”旅游推介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第三方机构游客满意度测评工作,季度测评常态化,给各地政府提供决策借鉴;启动了修学旅游“十百千”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修学游发展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心包装了10个主题产品,提升完善了26个修学旅游基地,成功打造了“我的成人礼”“游水浒做好汉”等一批特色修学游品牌;快速掀起乡村旅游发展高潮,形成了泗水赏花汇、微山荷花节、邹东深呼吸等系列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品牌。
在这一年里,济宁旅游事业,发生了很多大事情,而这些大事情背后都凝练着生动的故事,行业从业者的坚持,每一位旅游人的汗水,甚至泪珠,都蕴含其中。
新的一年,旅游与温暖相伴。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梦”再次扬帆,国发[2014]31号和鲁政发[2014]21号文,为旅游发展与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攻难莫怕坚,只要不畏艰险勇敢探索与脚踏实地,事业总能往前。事实告诉我们,钥匙在每个人的手中,道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旅游人共同期盼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