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与往年不同的是,从这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14点,央视科教频道(中央10台)将以中国大运河多省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举行《2009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直播行动》,节目时长达4小时。济宁市有幸成为这次全国直播行动的八大直播点之一,济宁的直播时段为12:05—12:50。
这次大型直播行动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国家文物局、中宣部宣教局等单位主办,以“弘扬中华文明 唱响爱国主题”为宗旨,选取了浙江杭州、江苏扬州、安徽淮北、河南洛阳、山东济宁、河北沧州、天津武清、北京通州等八个沿运河城市作为直播点,八省市的文化厅(局)和电视台共同参与。
在历时4个小时的节目里,山东段直播40分钟,是本次直播活动中时间最长的一段,拍摄地点全部安排在了济宁。本次直播的内容全部涉及济宁市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行动由中央电视台张腾岳、山东电视台王俐主持,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词作者、济宁人乔羽先生担当访谈嘉宾。嘉宾和主持对于运河文化、济宁的民风民俗以及济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直播中进行了畅谈。济宁百年老字号“玉堂酱园” 300年的历史兴衰和制作工艺、曲阜楷木雕刻、鲁西南鼓吹乐、邹城阴阳板、济宁传统经典美食“运河全鱼宴”、山东琴书、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等文化遗产的拍摄片段,让人感觉到千百年来,大运河以其宽厚的胸怀,承载着漫长、悠远的历史文化,滋润着沿河广袤的土地,孕育着济宁的山山水水。源远滚长厚重的运河文化成为济宁的城市之魂,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是济宁的城市之韵。“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济宁包括漕运文化、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在内的运河文化体系,融汇了南北中国各地的风情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礼仪,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济宁地域文化景观。
5月20日中午,山东电视台的节目摄制组抵达济宁, 21日,中央电视台王健康导演到达济宁。22日,摄制组兵分六路,正式考察各景点,开始前期拍摄。本次直播之所以选在济宁,除了济宁“运河之都”在京杭大运河上的独特地位外,更多的是因为济宁作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这“五大圣人”的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累,造就了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济宁作为运河沿岸的“曲乡艺海”,民间存在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依然在传承和发扬。
《中国记忆》是央视的一大品牌节目,这次大型电视直播行动恰逢周六,济宁市的直播时间又是中午的黄金时段,从而很好地保证了收视率,这对于展示济宁的丰富文化资源和良好城市形象,推介济宁“运河之都”文化品牌,提高济宁在全国的知名度,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链接: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之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2006年6月10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 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