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在2014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济宁市又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去年以来,济宁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秉承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传统特色文化,紧紧抓住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机遇,倾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大力提升文化产业规模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工作硕果盈枝,呈现出繁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广大市民的文化大餐也日渐丰盛。
文化精品创作连获大奖。山东梆子大戏《圣水河的月亮》继荣获“文华奖”后,又荣获中国豫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杂技《蹬鼓》荣获第四届俄罗斯国际青少年杂技马戏节最高奖“金猛犸奖”,《抖空竹》荣获“最高特别奖”。微电影《乡村娃的梦》荣获中宣部“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面向全球征集作品视频类三等奖。10件作品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新创作品初选,数量居全省第二。杂技《中国结》、原创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分别荣获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二等奖,实现了济宁在泰山文艺奖中舞剧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运河老店》入围“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至2015年度初选剧目”,并与省文化厅签订了该剧目的加工提高资助责任书。十艺节“群星奖”获奖节目山东渔鼓《孔子试徒》今年又荣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创作奖提名奖和中国·常德“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金奖。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先后策划举办了“儒乡鼓韵金唢呐”全市吹打乐大赛、“千年运河曲声扬”济宁市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二届全市广场大赛、济宁市青年歌手大赛、济宁市优秀庄户剧团调演等主题活动。扩大了“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的影响,培育了一大批业余群众文化队伍,繁荣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市共建立“百姓大舞台”5425处,登记造册群众文化队伍6067支19.8万人,共开展“万场演出惠民生”群众文化活动24940场,完成全年任务124.7%,群众文化队伍新增加1173支,举办文化惠民培训班64期;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演出2273场,完成全年任务126%。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5338.67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8%。在全省2014年上半年社会民意满意度调查中,济宁市文化工作社情民意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济宁市文化中心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了设计方案,目前正进行方案深化设计和土地手续办理等工作;杂技城正在紧张施工,即将完成主体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有70个,其中一级综合文化站17个,均名列全省前茅。全市已建成村文化大院6043个,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乡村文化小广场5425处,覆盖率达89.77%。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在建文化产业项目98个,总投资755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兴隆文化园、总投资15亿元的水浒文化园即将投入使用,总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总投资85亿元的东方文博城正在紧张施工,投资18亿元的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已签约成功。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利用“孔子文化”和“运河文化”等文化品牌优势,积极实施“一县一品”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了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鱼台草柳编、嘉祥石雕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3家企业入选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1家,入选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评选出第四批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