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济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培训班日前在济宁市举行,来自孔孟之乡济宁全市30余名学员参加了活动。作为学员之一,笔者参加完为期3天的学习后感受颇深,尤其是在济宁城市发展及文化济宁建设方面。
一、把握文化济宁建设的发展机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始祖文化寻根地、儒家文化发源地、运河文化中兴地、水浒文化发生地、梁祝文化传说地、碑学文化聚集地、宗教文化交融地、美食文化荟萃地……孔孟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古城济宁的核心竞争力。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在此次济宁民建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所作的题为《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的专题讲座,通过对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阐释,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孔孟之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张力,从而对文化济宁建设充满期待、满怀信心。
早在1998年,笔者参加了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日报社主办的“我为加快济宁发展献一策”大讨论活动,提交了一份题为《认清地域优势、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议,就济宁立足地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提出了构想。市委宣传部专门复函致谢并表示认真研究。当时,济宁在传统文化方面还主要聚焦在“孔子”这个关键词上。而今,济宁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各县市区围绕本土人文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开展的文化经贸活动已成燎原之势,映照出孔孟之乡璀璨的地域文明。
去伪存真,寻根溯源。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27日来济宁视察,在孔子研究院,就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此后又分别在不同场合就弘扬孔子思想暨儒家文化发表讲话,向世人透露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倡导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德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号。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市适时提出了“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号召,把济宁城市文化定位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为济宁市建设文化大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位于太白湖畔的济宁城市规划馆,直观、系统地感受到了济宁城市发展的机遇及美好前景。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跟上城市发展节奏,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在文化济宁建设的历史机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发挥济宁民建优势,为文化济宁添彩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以经济界为主要成份的民主党派,其成员涵盖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其中既有企业界翘楚,也不乏文化界精英。同为孔孟之乡大家庭的一员,在文化济宁建设的进程中,济宁民建理应也必须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民建济宁市委主委吴霁雯今年5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美国的孔子儒学研究》,就西方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行了论述;6月16日在《人民日报》和《中国文化报》发表了题为《“释奠礼”何以风靡海外》的文章,就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海外阐发了观点。吴霁雯主委作为提案人之一,在山东省政协提出的《关于设立“曲阜文化特区”的建议》提案等,对中国文化及文化济宁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身为济宁市副市长的吴主委,在文化济宁建设方面,为每位济宁民建会员作出了表率。
济宁民建会员中活跃着一只书画家队伍,包括市文联副主席李君、书画家刘东、左手书法家宋秉民、青年书法家孙明建、甲骨文专家孙家臣等,他们分布在不同岗位上,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多次出现在各类媒体、展览活动中,为文化济宁增添了亮色。
始建于2006年的《孔孟之乡》网站,是由本人参与创办的以弘扬济宁地域文化、展现文化济宁发展成就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网络媒体。孔孟之乡网站名字由原济宁民建市委副主委、孔子77代后裔孔德班题写。孔孟之乡网设置了几十个栏目,是文化济宁的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名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华人了解古城济宁人文、历史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为济宁招商引资、聚贤纳才、招徕游客作出了贡献。
在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笔者曾就孔子及儒学相关问题与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进行探讨,深切感受到身处孔孟故里、东方圣城的济宁人,长期浸润在古老传统文化环境中所能获取的宝贵精神滋养。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民建会员,个人认为,身处孔孟桑梓之地,我们不仅可以为济宁经济建设创造价值,也有条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济宁发展添砖加瓦。
孔孟之乡网总编郭焰与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合影
三、在文化济宁建设中的课题思索
作为东方圣城——山东济宁的基层组织,在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方面,济宁民建比其他地方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本土优势资源,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为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临近岁末,笔者提出如下课题,作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思考题,留给即将到来的2015年:
1、整合民建网络,宣传文化济宁:
济宁民建在宣传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现有济宁民建网(www.jnmj.net)、孔孟之乡网(www.kmzx.org)、济宁在线(www.jnzx,net.cn)等网络媒体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会刊、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扩大对文化济宁的宣传,展现绮丽多姿的济宁文化。
2、结合本土优势,深挖文化内涵:
对根植济宁的传统文化,深入展开课题研究,深挖传统文化内涵;策划相应文化研讨活动;利用开设《文化济宁大讲堂》等形式,加强文化人物及其文化研究的宣传报道,放大济宁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凸显文化济宁在整个中华文明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厚重地位和积极作用。
3、积极参政议政,促进社会进步:
济宁民建会员在参政议政方面可更多围绕源发本土、影响全国的人文课题进行研讨,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尊师重教、礼仪培训、儒商诚信、人本管理……等方面。
孔孟之乡,礼义之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借助传统文化复兴的春风、撑起文化济宁的风帆,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扣问远古,描绘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济宁必将姹紫嫣红,中华文明必将远播世界。
(作者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孔孟之乡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