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视察山东期间,专程到曲阜考察中国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今年11月26日,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一周年座谈会上,与会的国学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及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出现“国学热”,世界上“孔子热”“中华文化热”经久不衰,越来越多的人探讨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四个讲清楚”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即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存光说:“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不是因为我们是黄皮肤的人,或者仅仅是中国的公民,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其他物质性的东西所不能代替的,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认同西方的文化来成为中国人。但同时有一个问题我们也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就是我们究竟要认同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是一个内容包含非常复杂的东西,它是自然形成的,有时候我们说文化发展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我们认为正当合理的东西来加以认识或者是认同。”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教授舒大刚则说:“习总书记对孔子和儒家的看法是,孔子和儒家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未来文化怎么发展?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是当代的文化还是古代的文化,习总书记提出要继承和弘扬儒家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重德尚仁,要崇尚孝道等等,这就作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阐释。”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不论是道德观念还是文化艺术科技,都足以光耀人类历史,是我们最大的软实力。通过学习“四个讲清楚”,我们就进一步的看到中国梦积累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充斥着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一个民族的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衰败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文化的灵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当中实现,现代化就要靠坚实的推进。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只能在传统文化的积淀当中铸造。
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与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显得更直观了一些。孔子的思想观点,比如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崇尚“和”的精神、“天下为公”“大同”思想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既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到过曲阜这个圣地,1952年11月毛泽东就到过曲阜,邓小平也到过曲阜,江泽民也到过曲阜,他们视察过三孔,也发表过重要的讲话,他们无不在问根寻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他也在问根寻源,他是为政而来,他是寻找中国梦的力量和根源而来。
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的重大责任使命。为全面阐释习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院与光明日报社国学版联合举办了学习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征文活动,以推进学习“四个讲清楚”全面、深入、持续地推展开来。征文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有来自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社会上的中华文化爱好者、研究者,还有政府机构的官员。参与者的广泛说明了中华文化仍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有着复兴的现实土壤,而且不同社会阶层和知识背景的参与者,可以带来思想认识的多元,实现对四个讲清楚的多视域、多层面、多学科的认识,有益于加强对四个讲清楚的整体认识。“习总书记的讲话,从一定意义上说,告诉我们现在开始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儒学,而且可以说儒学真正回归中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四个讲清楚”征文理论组一等奖获得者吴龙灿说:“在我们理解习总书记视察曲阜讲话的意义时,还可以做非常多的延伸。比如说,尊孔子就是尊我们中华的道德,因为孔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象征,不是个人的东西,是整个中华民族族群的文化生命、精神生命的东西。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自古就是中华道统的象征,是中国立国之魂。”在吴龙灿看来,没有儒学的复兴,这样的中国文化复兴是一种噱头,是一种虚假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首先是儒学的复兴,才称之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人们所更加关注的现实,就是中国现代化必须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本和根,中国的现代化也许就是殖民化,也许就是非中国化。他也坚定地认为,习总书记去年的视察和讲话是一个起点,表明儒学迎来现代大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精神支撑,所谓民族复兴,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复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就是对时代和现实的回应。
传统文化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今年,习近平在德国柏林访问时曾说,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他这是很明确地提出了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专家学者对此感同身受。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说:“怎么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基础?习近平同志今年2月的讲话提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以这六条为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相对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讲话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联结起来,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讲话不仅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且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转化中得到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平说:“儒家思想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点就是仁义礼智信与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在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是理国治政的指导,而且深入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深层的精神信仰,也成为中国人的行为规范。”陈卫平说,“第二个历史经验就是礼仪之邦和核心价值观制度。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其实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核心价值观在儒家怎样践行、落实、培育?就是以礼仪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如果没有儒家核心价值培育是很困难的,而以礼仪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加以制度化,使得儒家价值观能够落实、落细、落小。落细是因为礼仪在生活当中,落小是覆盖每一个社会角色,落实就是礼仪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性。”
济宁担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当中,有不少人以前就到过济宁、到过曲阜,他们都一致认为:济宁作为孔孟故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为传承和推动儒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儒学研究与传播提出了期望要求,为我市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转型发展、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南、指明了方向。因此,济宁在搞好四个讲清楚这个问题上,深刻领会加强传统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更担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我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一年来,济宁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宣讲活动,持续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确立了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目标,全面启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化惠民、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同时,我市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儒学研究传播、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指示,加大了对孔子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启动了一批重大课题研究,国家汉办在曲阜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规划建设进入提速推进阶段,一批重大文化项目进展顺利。在未来,济宁将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更大力度推动儒学思想的大众化、民俗化,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平,努力把济宁打造成彬彬有礼、崇德向善、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