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投资30亿元的兴隆文化园建设快速推进,兴达生态酿造文化园项目即将开业,滋阳山国际农业文化产业园等旅游休闲项目如火如荼……初冬时节,走在兖州城区,文化产业发展浪潮蓬勃兴起,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调整势不可挡。目前,兖州区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文化产业产值近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初步形成了以兴隆文化园为龙头,以演艺娱乐、电影放映、工艺品制作、印刷包装、文化用纸生产等多业共同发展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新亮点,带动兖州经济转型升级。
文化旅游拉开转型序幕
兖州为古九州之一,境内有兴隆塔、金口坝、青莲阁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九州、大禹、李杜等多元文化荟萃,周边有泰山、三孔等国内外知名景区,距京沪高铁曲阜站仅有40分钟路程。2008年兴隆塔地宫出土的一批国家级文物和佛教圣物,更是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怎样抓住这一机遇,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带动兖州产业升级、城市转型?近年来,兖州区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依托独特的佛教文化资源,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支点,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强力突破。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兖州区科学规划,聘请高水平专家,高标准编制了《兖州区“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构筑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并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创造了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项目建设上,兖州区采取了“航母牵动型”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按照“差异化定位、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理念,启动了总投资30亿元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兴隆文化园的规划建设,助推兖州实现城市转型。以一园三区的兴隆文化园为依托,兖州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国“儒、释、道”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即泰山问道———曲阜拜孔———兖州礼佛,形成我省新的黄金旅游圈,促进济宁乃至全省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除了正在建设之中的兴隆文化园外,兖州区还进一步挖掘、保护、开发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自在兖州、智慧兖州”为定位,以禅修休闲、农业科普、工业体验、民俗文化修学旅游为重点,积极策划滋阳山庄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区、兴达生态酿造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展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塑造一批有影响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领军兖州文化产业发展。
多元文化增值拓展产业链条
身披袈裟的高僧们一路艰难向东,在圣物舍利终得安葬的一刻,参与者们灵魂也得到升华。2012年9月,兖州兴隆文化园实景演出《菩提东行》隆重首映。
开园后将定期演出的《菩提东行》大型实景演出展现出佛教圣物的东归之旅,也带动演艺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兴隆文化园建设项目打造的“兖·剧团”,是国内首个以“禅”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团体,是该区最大的专业演出公司。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兖·剧团”凭借自己的禅修功底,创作了多部禅艺演出剧目,获得了诸多荣誉。2013年8月,“兖·剧团”应邀参加湖南卫视《奇舞飞扬》节目,以精彩的禅艺演出《运行》,获得当期节目冠军。2014年2月8日《观止》在河北卫视《炫动中国风》梦想之旅终极赛中成功晋级,获得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邀请函。
利用兴隆文化园建设形成的“磁场效应”,该区围绕“多元文化”整体发力,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以太阳纸业为龙头,生产型文化企业发展迅猛。太阳纸业(新闻纸生产)2013年销售额突破25亿。海林印铁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宝祥印务完成6000万元。新增浩润经贸、晨虹彩印2家印刷企业。全区注册资本15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企业18家。文化娱乐业规模化发展。网吧、KTV、电玩、动漫、数字电影放映等休闲类文化娱乐市场迅速发展,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全区有网吧84家,KTV7家,电玩动漫城5家。数字化影城建设快速推进,光明数字影院加盟广东大地院线公司,是集电影放映、综合商业、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影城,建有山东省最大的巨幕放映厅,现拥有会员5000余名。新世纪电影城九州商厦店、贵和商厦店运营情况良好,丰富了该区数字电影放映产业。
民俗特色工艺品牌是兖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亮点之一。通过品牌塑造,形成拳头产品,集中突破,带动相关文化产业整体提升。目前兖州较为成熟的工艺品制作产业项目主要有道勤五谷画、徐公砚、高登月艺术石刻、徐波泥塑制品等。其中道勤五谷画是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之一。道勤五谷画为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勤文化有限公司以传统手工艺为依托,开发出年画、儒学、佛学等几十个系列300多品种,产品远销韩日法等国,年销售额600余万元。2013年5月又启动了中药五谷画和家具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发和制作,预计2015年2月完工。兖州徐公砚以书法与制砚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产品特色,远销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自然第一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