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11月26日,由光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济宁市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纪念习总书记视察曲阜一周年暨学习“四个讲清楚”征文评奖座谈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会议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宝莅主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叶小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一年视察曲阜的时候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华民族传播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一个民族的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衰败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张扬,民族精神只能在传统文化的积淀当中铸造。
何东平讲话中指出:去年的今天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来到曲阜考察,在同有关专家座谈的时候,总书记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阐述了一系列的见解。这是中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四个讲清楚”课题宏大,涉及到多学科,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到研究当中来,山东在儒学研究方面得天独厚,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有孔子研究、尼山论坛等知名品牌,如何让不同的品牌多方面的参与进来,多开今天的研讨会是非常必要的。
孙守刚在讲话中指出: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专程到曲阜考察历史文化,参观孔子研究院,并主持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山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自觉的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任。在深入学习研究讲话精神,推进道德践行,推动优秀齐鲁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孙守刚强调,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力量、综合施策,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要实施重大研究项目带动,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扎实做好中华传统美德和齐鲁优秀文化的研究阐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体现在公民行为养成中,通过系列载体平台,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真正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山东大地落细、落小、落实。
在会上,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介绍了学习“四个讲清楚”征文评选的工作情况,这次征文评选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院、光明日报社国学版联合发起举办,共收到论文200余篇。理论类、学术类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0名。《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同志宣读了学习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征文获奖人员名单。吴龙灿、谈际尊分别以《中国道路与儒家理想社会》和《期待孔子:社会伦理的再创造》获得理论类、学术类一等奖,并代表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纪念习总书记视察曲阜一周年暨学习“四个讲清楚”征文获奖嘉宾代表名单
(同等奖次,排名不分先后)
理论类
一等奖
吴龙灿《中国道路与儒家理想社会》
二等奖
杨柳《“四个讲清楚”:“中国梦”的时间维度》
郭继民《“存在的呼应”与“同情的理解”》
任振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等奖
陈显明《从传统文化精髓中寻找人文精神》
岳德常《“大学之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孔祥安《孔子的“三畏”思想及其对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义》
韩星《儒家仁爱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路则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传统底蕴》
孔庆林《从孔子思想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奖
李长山《从中华文化观看“四个讲清楚”》
智者说《圆融: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伍大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中国梦》
宋志明《从性善论看中华民族价值共识》
丁万明《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
孙国际《中华民族兴盛之渊源》
汪 鹏《复兴之路 文化先行》
徐 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试论中共领导核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孙 凌、杨晓星、王竟尧《中国传统文化在重塑新型大国形象中的意义》
孙 凌、许晓霞、熊斌《老外眼中的中华文化与崛起中国的担当使命》
胡欣红《中小学弘扬传统文化须避免的三大误区》
李文文《与经典结缘,长养生命的灿然》
吴云《讲清楚,才能走对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一些感想》
刘文剑《常怀敬畏之心 预防道德腐败——谈儒家敬畏思想》
任国征《“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吗?——从反驳一个观点看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齐金江《“中国梦”理论的儒学根基——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两次重要讲话的内在逻辑》
金忠严《中华民族精神探析》
宋立林《因革损益,重塑礼乐文明》
卢巧玲《终其业,成其人——将教育改革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李翠《东方睡狮梦渐醒,民族魂魄火涅槃》
学术类
一等奖
谈际尊《期待孔子:社会伦理的再创造》
二等奖
林存光《与命与仁:试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邵龙宝《儒学在中国崛起中如何贡献与世界共享的价值观》
裴传永《治官而非治民: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诉求与当代价值》
三等奖
肖群忠《仁义信和 民本大同-中华核心价值“新六德”论》
师为公《华夏民族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孙君恒 李悦《孔子君子观在当代美国的研究》
陶新宏《儒家“生生”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孔德立《“知止”方能“止于至善”——从身份认知到道德完善》
崔海鹰《“四个讲清楚”与孔子儒学研究的正本清源问题》
优秀奖
康怀远《行孝?修身?立德?崇业——中国“成人”文化的逻辑进路》
桑东辉《对传统忠德的再认识——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
郭新榜《凝聚民族向心力 强化国家归属感——清朝纳西族儒家思想文化认同研究》
苏葵《儒家价值向公共治理迁移的理论探析》
吕平顺《从先秦法家思想的起源看道路决定命运》
岳德常《对“诚”的追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从《大学》与《中庸》中得到的启示》
季桂起《论中国“德”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演进》
蔡方鹿《道统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之传承》
王法强《仁义与礼义:早期儒家核心价值比较》
宋健《“天下”:自然与政治的共契》
陈霞《陈蔡绝粮:儒家君子人格的完美体现——兼论《孔子家语》的可靠性》
徐大明《孔子“士志于道”及启示》
傅永吉《德法并治——和谐与秩序的制度根基》
《中华美德在现代社会如何激活?》
夏国强《从“儒”的源流看儒家的精神追求》
杨亚利《儒家的经世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
陈金海《孟子道德理想的生成及意义——以古代希腊思想中的人性论为参照》
王振红《《春秋》褒善贬恶的理性探源与现代反思》
丁 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孙保学《《论语》与中国传统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