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 常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国人,除非万不得已,没人愿意打官司。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和为贵”“无讼是求”的传统儒家思想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以独特方式不仅使群众的矛盾纠纷平息在上法庭前,还让法治观念春雨润物般地沁入人心。
在曲阜的405个行政村里,每个村都有一个特别的房间:墙上统一悬挂“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等标语。发生了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会被请进去,面对面坐下,在调解员的劝说教化下,最终握手言和。这就是今年4月开始设立的“和为贵”调解室。
据介绍,“和为贵”调解室在不增加办公用房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村或社区人民调解室,通过悬挂传统儒家学说标语,营造“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调解氛围。调解员均由村民从本村村民中选举产生,一般由威望高、有文化、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年长村民担任。同时,曲阜市还定期对调解员进行传统文化和法律知识培训。
据统计,“和为贵”调解室建立以来,曲阜市共调解和预防纠纷442件。今年1至8月全市村级信访量较往年同期下降30%。
“农村很多纠纷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往往都是面子的问题,为争一口气。但如果不及时调解,矛盾双方很可能要动手打人甚至打群架,事情就闹大了。”宫家村“和为贵”调解室主任宫建说,“在‘和为贵’调解室里,双方一进入那个氛围,说话方式都不一样了,也不对骂了。调解室就像是村里的小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