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暮色中乘车上莫干山,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了水泊梁山。其实没什么联系,只不过都是山而已。
然后就又想起一个旧闻。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群人聚在北京开全国“两会”,有个姓李的政协委员抛了个观点出来,说《水浒传》那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因为和暴力有关,而且《水浒传》是旧时代的名著,和现在的时代不符了。
这个旧闻还是新闻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参与讨论,看出李委员的意图在于“维稳”。而能提出这种扯淡的观点,则是因为嗅到了有不稳定的味道。
萨孟武老先生写过一本小书,题目是《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该书是一系列专栏文章的结集,写于抗日战争之前,今天看来仍有启示意义。这本小书的开篇,谈的是梁山泊的社会基础,也就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促成了水浒乱世的出现。萨老先生着重点出,引发社会动荡的是两个集团,一是豪强,二是流氓。
豪强主要凭借政治权力,利用农民的贫苦,大肆兼并土地,成为纯粹的食利者。通过占有土地而征敛的资源,不会用于扩大生产,而只是用于奢侈消费,对经济发展毫无益处。豪强还可以通过与政权的联系,避免交纳税赋,这部分担子就又落在已经极度贫苦的农民身上,直到把稳定的社会基础完全压垮。一旦天下大乱,豪强便纷纷起事,逐鹿中原。
萨老先生说的“流氓”,不是指品质败坏的社会混混,而是接近于毛主席分析过的游民阶层。这部分人是由于豪强兼并土地造成的,他们不事生产,首先是因为失去了一切生产的条件,只能靠劫掠为生。这些人会变成流寇,掠夺乡村,做大了就占山落草,对抗官府。从“流氓”的行为方式衍生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价值观念。
今天的社会又如何?“豪强”无疑再现了,如今已经又出现了一批骑在别人头上的食利者,聚敛资源的方式不至于土地集中,但最重要的手段还是占有土地。
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氓”集团,是因为土地制度的底线还没有被突破,“失地农民”和其他各类生活无着者的总数还不是特别巨大。虽然恶性事件频发,但总体上还处在散点的模式上。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忽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那么土地兼并立即会大规模重演,天下大乱可能就不远了。
社会的不稳是恶性的政治社会过程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文艺作品的煽动造成的。“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是老百姓的朴素智慧,谁也不想乱,可是逼到一定的份上,躲也躲不过的时候,那也只能咬牙挺着了。
精英人士面对这样的问题,表现出了惊人的愚蠢。他们的胃口很大,虽然已经捞了很多,但是还没捞够,还想捞更多,就好比吞掉自己尾巴的蟒蛇;对这种趋势可能造成的后果,又不敢正视,企图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以为在视线所及看到的是欢乐祥和,世界就会永远欢乐祥和下去。其实,维持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对他们自己进行足够有力的约束—外在的和内在的,而这是他们不乐意承受的。
李委员在一定程度上是敏锐的,他捕捉到了危险的东西,他的观点却拓展了愚蠢的极限。在他说应该禁播太过暴力的《水浒传》时,竟然忘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事实: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和他们手下的喽啰们,没有一个人看过《水浒传》。
延伸阅读:
政协委员建议禁播《水浒传》 网友吐槽没文化真可怕
政协委员李海滨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这些都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3月5日《中国经营报》)
为了维稳而要禁播《水浒》,政协委员观点一出即引起众多网友的争议。尽管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尽管事前有“鲁提辖”在中学课本去与留的纷争,但为了维稳而禁播《水浒》,仍然觉得有些幼稚荒谬。打一个简单的比喻,菜刀既是切菜工具,但也可能沦为凶杀作案工具,但不能因此而要禁卖菜刀。
随着利益多元化的不断深化,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正是因为一些群众权益不能通过合法渠道得到有效维护,才产生了不稳定因素。青少年有易冲动的因素,适当引导就可框正他们的价值观,也不是禁播《水浒》的理由。
《水浒》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反映宋代农民反阶级压迫的一部名著。然而,仅仅以其暴力外表而否定其农民探索追寻改善历史境遇的尝试,显然是一叶障目,断章取义的鲁莽作法。因此,为了维稳而禁播《水浒》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换一种角度,禁播《水浒》就能降低不稳定因素了吗?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就能消除不稳定隐患了吗?显然不能。与《水浒》暴力程度相当的影视剧、书面小说不胜枚举,网络上相关文学著作更不在少数,难道都要禁播、禁传吗?有位网友以焚书坑儒为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维稳而焚书的可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同理,为维稳而禁播《水浒》,其错误的观点也就不用太多论争了。
再回到维稳的事情上来,只有真正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回应群众关切,才能避免“水溢坝毁”的结局,如若不然,即便有多少歌舞升平,也难以平息群众的怨气。
政协委员、代表,其个人观点,或者给两会交付的提案,往往难以脱离其参政主体的政治角色。少些“雷语”、“雷案”,多些有意义的提案,越来越显得重要。李海滨的意见或许对推进影视剧分级营销有所助益,但决不是禁播《水浒》这类包含“暴力”电视剧的理由。
网友“面包控”认为李海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他表示:“目前我们的电视剧早已偏离历史变得商业化,为了收视率没有历史依据的夸张和神化,单纯的打打杀杀太过血腥,是对历史的一种背离。”网友“遍地花”表示:“暂且不谈是是否要禁播《水浒》,目前电视剧确实存在着不尊重原著,乱改乱编的情况。”
反对李海滨说法的网友的人大有人在,网友“嘚啵嘚”直言不讳:“四大名著是你想禁就禁得了的吗?之所以能成为国粹也有他的道理的,是永不过时的名著。”网友“真林利亚”很无奈:“没文化太可怕了,那西游记也不要播了,太暴力,红楼梦也不播了,太色情。”
网友“爱琳”则从电影分级制度的角度阐述:“如果真有人因为看了水浒就产生暴力冲动那也是从小没教育好,和一本书一个电视剧能有多大影响,正常人不会因为一两部影视剧就产生错误的思想。但内地影视剧确实需要有香港特区那样的分级制度来规范市场。”网友“幽梦颖”则认为:“问题的重点在于,现在有多少孩子能知道水浒的大致内容?电视剧有多少是尊重原著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提议禁播《水浒》是在重蹈焚书覆辙
政协委员李海滨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这些都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3月5日《中国经营报》)
为了维稳而要禁播《水浒》,政协委员观点一出即引起众多网友的争议。尽管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尽管事前有“鲁提辖”在中学课本去与留的纷争,但为了维稳而禁播《水浒》,仍然觉得有些幼稚荒谬。打一个简单的比喻,菜刀既是切菜工具,但也可能沦为凶杀作案工具,但不能因此而要禁卖菜刀。
随着利益多元化的不断深化,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正是因为一些群众权益不能通过合法渠道得到有效维护,才产生了不稳定因素。青少年有易冲动的因素,适当引导就可框正他们的价值观,也不是禁播《水浒》的理由。
《水浒》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反映宋代农民反阶级压迫的一部名著。然而,仅仅以其暴力外表而否定其农民探索追寻改善历史境遇的尝试,显然是一叶障目,断章取义的鲁莽作法。因此,为了维稳而禁播《水浒》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换一种角度,禁播《水浒》就能降低不稳定因素了吗?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就能消除不稳定隐患了吗?显然不能。与《水浒》暴力程度相当的影视剧、书面小说不胜枚举,网络上相关文学著作更不在少数,难道都要禁播、禁传吗?有位网友以焚书坑儒为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维稳而焚书的可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同理,为维稳而禁播《水浒》,其错误的观点也就不用太多论争了。
再回到维稳的事情上来,只有真正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回应群众关切,才能避免“水溢坝毁”的结局,如若不然,即便有多少歌舞升平,也难以平息群众的怨气。
政协委员、代表,其个人观点,或者给两会交付的提案,往往难以脱离其参政主体的政治角色。少些“雷语”、“雷案”,多些有意义的提案,越来越显得重要。李海滨的意见或许对推进影视剧分级营销有所助益,但决不是禁播《水浒》这类包含“暴力”电视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