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素有“鱼米之乡”的济宁市鱼台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培植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全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挖掘资源,县域发展尽显文化韵味
“近年来,鱼台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在科学发展的底色上涂抹生动醒目的文化亮色。”该县县委书记李志红对笔者介绍。鱼台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确立了“工业立县、文化兴县”战略,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鱼台县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相关政策,为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重点扶持旅游文化休闲业、艺术教育培训业、饮食文化业和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业,集中建设杞柳生产研发、工艺品生产研发、旅游商品市场等文化产品基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了以演出、电影、美术作品、音像、图书报刊、艺术培训和印刷等8大文化产业体系为主的50多个项目,涌现出了一批以华利雅、金枊园、太阳贸易等为代表的骨干龙头文化企业。
提升内涵,文化产品远销国外
在杞柳之乡清河镇农家院里,一捆捆扎好的柳条立放在墙角,村民们忙着编制;公路上,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装好的柳编制品发往各地或国外。
鱼台县根据濒临微山湖、地势涝洼的优势,发展杞柳种植面积6.5万余亩,建立了杞柳运销中心,培育壮大了润柳、金柳园等为龙头的16家杞柳深加工企业。加工的柳编产品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1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润柳、金柳园两家参展企业累计接待境外客商1600余人次,签订意向订单130余笔,约合资金4900万元。
在鱼台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灯笼、拉花、吹龙、彩旗等琳琅满目的挂件及五彩缤纷的纸旗让人眼花缭乱,20余名工人包装生产。张维利经理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欧州、美州、中东的一些国家,今年巴西世界杯上各国拉拉队使用的小彩旗就有我们生产的。”
发扬传统,铸造文化产业品牌
近日,一场精彩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在张黄镇驻地广场上火热上演,演员们为村民送上了《对花枪》、《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等戏曲选断,铿锵的锣鼓、圆润的唱腔、传神的表演让数百名村民过足了戏瘾。“鱼台境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是典型的民间艺术之乡。我们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积极培植壮大自己的文化品牌。”该县文广新局局长田书敏说。鱼台有山东落子、山东清音、湖滨大鼓等曲艺类非遗文化。今年以来,该县多次组织专项非遗文化演出,并逐步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各类文化演出中,非遗文化在演出中得以发扬和传承,群众也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木版年画是齐鲁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该县家家户户年节必备之物。该县民间舞蹈和劳动竞技有着浓郁的汉韵特色和湖滨特征,代表项目有划旱船、独杆轿、高跷等,每当节日之夜,各种民俗项目在文化广场上尽情表演,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委婉的民歌声以及观众的赞叹声,勾勒出一幅幅祥和的民俗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