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办教育、讲仁爱,促和谐。他所创立的儒学独树一帜,其蕴涵的“和”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孔子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有他的仁爱,更有他的“和”思想。
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
学习儒学中的“和”文化,是和平与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要求。经过世界大战,世界各国人民都期盼和平。只有“和”,才能保证百姓不再遭受战火与颠沛流离。从古至今,每次战争带给人民的不仅有切肤之痛,更有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战争是残酷的,犹如水火般无情。在经历这样的伤痛后,世界人民都需要和平的环境,都想安身立命、居家乐业。世界希望和平,战争会为人民所唾弃。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和”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文化,更是崇尚和平,宣扬仁爱。只有维持和平,才能有发展,才能促进世界文明的历程。
“和”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求,更是我国不断努力的目标。崇尚和平向来是我国的追求。我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自古至今,许许多多英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儒学是国学,儒学更是我们学习“和”文化的教科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这正是因为深受儒家和平思想影响的结果。和平思想是我国历史的传扬,更是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坚持弘扬儒家和平思想,是我们国家的必行之路,更是历史不可扭转的大趋势、大潮流。
坚持学习儒家“和”思想,是对国家、甚至个人的要求。每个人坚持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坚持“和”思想,才能真正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真正将“和”思想融入内心,成为时刻遵守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充分说明了我国现如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只有充分理解儒家文化这一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涵,才能将“和”思想作为个人必需的修养。
在孔子、在儒家文化身上,我们能学到的不止“和”思想,更有许许多多代表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只有我们每个人真正从儒学中吸取“和”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和谐美好中国的建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