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万里夫妇1966年摄于普林斯顿大学。
屈万里,字翼鹏,1907年9 月15 日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先后就读于济宁之省立第七中学、济南之东鲁中学。1931年末,由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栾调甫推荐,屈万里来到山东省立图书馆任馆员,不久,升为编藏部主任。
自1937年10月开始,为保护齐鲁故物,屈万里躬运馆藏善本书及古器物于曲阜,旋又与王献唐转运汉口而至四川万县,复又西徙乐山,载书播迁,写下了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山东省立图书馆工作的7 年中,是屈万里研究《周易》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心情最为放松的时候,他在《载书播迁记》中这样写道:“馆在大明湖畔,南望历山,北挹鹊华,水木明瑟,擅稷下风景之胜。”在如画的大明湖畔,在书香书情的围绕中,他“ 私心窃幸,拟终吾生于斯矣”。岂料,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华北危急,为保护齐鲁文物免遭毁坏,王献唐馆长将馆藏珍品装为十箱,准备疏迁。这时馆中职员请假离去者很多。而津浦铁路沿线,日日遭敌机轰炸。他对屈先生说:“本馆为吾东文献所荟萃,如有不测,吾辈将何以对齐鲁父老?拟就力之所及,将比较珍秘者,移曲阜至圣奉祀官府。顾此事重要,可以肩其任者,惟余与子耳。 ” 于是,屈万里毅然与家人告别,随书离乡。
播迁过程共分三个阶段:从1937年10月12日晚到1937年12月27日是第一阶段,由济南到曲阜奉祀官府,分三次共运31箱;从1937年12月27日到1938年4月上旬,是第二阶段,过汴郑,抵汉口,转宜昌,渡三峡,入万县;从1938年 10 月末到 1938年 11月24 日,经重庆,过江津,渡合江,抵泸县,最后到达乐山,这是第三阶段。 这样,王献唐、屈万里,携工友李义贵,行程达七千余里,历时一年零一个半月,终于将山东省立图书馆珍贵的图书文物运送到了安全地域,存放于四川乐山大佛寺天后宫中。
8年抗战,山东省立图书馆馆藏几近毁于战火,而此批文物却安然无恙,并于上世纪50年代运回山东,完璧归里,两位先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