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8月7日至1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关注蒙语发展,保护民族语言”社会实践团队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两地针对蒙语发展生存现状展开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调研。团队以城市中心为着力点,兼顾城市边缘,采用发放问卷、采访和实地调研等形式,为民族语言发展略尽一番绵力。
第一站: 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博物馆
8月8日,初试牛刀。实践团队来到了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博物馆,试发调查问卷,随机采访行人、游客,对蒙语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对于来自山东的学生,蒙语显得有些许陌生,调查过程并没有预计中的顺利。团队成员通过寻求当地翻译、翻阅蒙语词典,甚至致电咨询语言学老师等方法,才磕磕绊绊地完成了一整天的调研。依据这次的经验,团队成员决定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兵分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两路。一天的调研尽管不太顺利,但也为接下来的调研指明了方向。
第二站:两地各大学校之行
8月9日,呼和浩特队来到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他们在校园中随机分发前一天连夜修改的调查问卷,加了汉语与蒙语对照注解的问卷很好解决了交流上的困难。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于兰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于书记从蒙汉生源比例、生活习性和就业方向等方面介绍了蒙汉双语的重要性,并为队员们下一步的调研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她尤其强调,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不仅需要完善的政策、设置机构,更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
幸运的是,与此同时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的鄂尔多斯第一中学调研的鄂尔多斯小分队得到了刘明义老师的热情帮助,调查问卷的发放比先前要顺利的多。在刘老师的指引下,队员采访到了鄂尔多斯第一中学的安静超老师、黄俊侠老师,他们对采访问题做了非常详细的回答,并拓展到”如何做“的层面有针对性的对蒙语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此外,三位老师还对社会实践的实践方向及实践步骤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鄂尔多斯队在鄂尔多斯第一中学合影
团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第三站:随机采访广撒网
在8月10日至8月12日这三天时间里,两队每天按计划完成社会实践任务:在人群密集地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街头随机采访调查,着重与蒙古族人民交流探讨;采访了呼和浩特公务员局李枫科长、地税局乔兴旺处长、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工作人员、蒙古族同学王萨仁婧媛……队员们白天进行调查采访,晚上整理问卷资料,撰写采访记录和实践日志,无论多晚辅导员刘本成老师和指导老师桑哲都会和队员们进行交流,耐心的探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队员们的下一步行动。
8月13日,两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汇合,完成了本次实践调查的盘点总结工作,本次实践活动的实地调研部分圆满结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到实践当中去,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当代大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