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夏文脉,长盛于斯。
作为济宁人,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
咱们这一区域的文化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在东夷文化高峰的基础之上,这里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邾娄文化和鲁国文化,并由此造就了主导中国文化2000多年的孔孟文化及其儒家学说,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调,由此奠定。这个星球上曾经堪与比肩的玛雅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加文明等等,在盛极一时之后,相继失落在萋萋野草、累累荒墟之中,唯我华夏文明源正流清、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继往开来。千百年“天朝上国”的泱泱宝藏,将济宁这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熔铸成一颗光耀寰宇的明珠,在祖国乃至世界文化版面上熠熠生辉。神州同瞩,斯文在兹,面对历史的重托、时代的呼唤和烛照未来的使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济宁责无旁贷。
几经磨难,几经锤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植民族经络,已经溶入国人血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儒家思想倡导的“仁者爱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履中致和”的中和观、“民胞物与”的自然观,推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约之以礼”的道德情怀、“敬信修睦”的伦理要求、“德”“智”“勇”统一的君子人格,追求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言必信,行必果”的修身之道等等,契合着当前我们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无一不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纵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优秀的基因将超越时空,生生不息。
习总书记在济宁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他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希望孔孟之乡以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并在这方面有更大作为。嘱之甚切,期之甚殷。这为我们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指明了方向。
自去年11月26日总书记视察济宁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制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意见》,首善之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将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加快“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努力把济宁打造成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以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实现突破。济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拿出了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策划方案,提交省级层面进一步研究论证。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曲阜文化发展。先期启动了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同时在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上选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正顺利推进,日新月异。最近,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项目已经国家汉办批准,运河申遗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孔子博物馆建设有关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国家文物局已对“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工程立项审批,我市的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天降大任,舍我其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济宁儿女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站在历史的高地上,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展示者与弘扬者。在中华民族圆复兴之梦的伟大进程中,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多元、诉求纷杂,每一个济宁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承担起、完成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光荣任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孔孟之乡就会永远充满新的希望,就一定能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实践中再创辉煌!
二、内化于衷 外化于行
作为传统文化最富集、最厚重的地区,践行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把孔孟之乡建设成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首善之区,用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更是时代赋予济宁的责任与使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要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既要将其思想精华内化于心,更要将其道德精髓外化于行。把济宁打造成为道德建设的模范区、文明和谐的示范区、儒家文化的传承区,就是落实任务的最生动实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确目标,勇于担当,认真落实《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儒学研究传播工程、道德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明创建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中自觉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打造道德建设的模范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其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力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现代化浪潮的激荡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就能激发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当前,要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道德提升工程,建成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单位、示范社区(村)、示范户,形成崇文尚礼、谦和包容、诚实守信的民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打造富有济宁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打造文明和谐的示范区。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必须体现在社会文明进步上。要大力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抓好市民素质培育提升、窗口行业文明规范、文化惠民系列行动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突出细节文明建设,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事情抓起,从一个一个具体的不良行为改起,教育引导市民在卫生习惯、交往礼节、礼貌用语、守时守约、尊老爱幼、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文明规范,告别不文明行为,营造“人人讲秩序、处处讲文明、事事讲礼仪”的社会氛围,让文明新风吹遍孔孟大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打造儒家文化的传承区。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我市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资源名气大、价值大,种类多、遗存多,加快文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特别是成功举办了三十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两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通过搭建多重儒学研究传播载体,进一步强化了济宁作为国际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地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以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为龙头,实现文化建设的新突破。通过多方位、全角度、高水平运作孔子文化品牌,大幅提升济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在海内外打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城市品牌,更有效、更充分地整合、开发、利用我市各类文化资源,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放大效应”,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济宁成为“厚德载物、开放包容、彬彬有礼、文明诚信”的文化和道德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