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自古以来,端信、乐善、尚贤、兼容就是我们兖州的民风特点和文化底色。”6月16日,在兖州经典重工集团“道德讲堂”,兖州传统文化学者武秀正在给企业职工讲授“端信文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员工道德至上的观念,每周六都要进行包括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在内的培训,开办道德讲堂也已经成为经典重工的惯例,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150余期各类培训,开办了12期道德讲堂,邀请了40余位专家前来授课。”经典集团企划部经理史振华说。
一个以经营发展为头等大事的工业企业,缘何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讲堂“情有独钟”?“我们相信仁爱之德会让企业获得厚报。”集团董事长苗树文说。
正如苗树文所说,经典重工的仁爱之德结出了硕果。今年4月,经典重工的名号伴随着她的一名普通员工———吴振兴的名字响彻齐鲁大地。4月2日经典重工电工组工人吴振兴在回家路上拾到一个装有7000元现金的钱包,几经周折归还失主。企业了解情况后专门召开2000多名员工参加的表彰大会,奖励他1万元爱心奖金。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吴振兴没将这笔奖金带回家,而是捐给了兖州的白血病患者文利。吴振兴捐献奖金让企业上下震撼。“拾金不昧本身就是高尚的行为,又把奖金捐给需要的人,连续善行给集团一个启示:有钱一定要回报社会。”苗树文说。4月10日,经典重工派人来到文利家,为她捐款1万元,又来到吴振兴家,给他父母1万元奖金,感谢两位老人培养出品行如此优秀的儿子。企业又拿出1000万元成立爱心基金,用于扶困助残、助学治病等。
苗树文介绍,自企业成立三年多来登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员工已经达到150人。“企业一直能位列兖州生产制造业企业10强,和传统文化激发的道德凝聚力量密不可分。”苗树文说。
和苗树文一样,小孟镇沙窝村村支部书记仇汉东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滋养的道德力量。“自从来了一村一场戏,建了‘四德榜’,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不仅邻里和睦了,搬弄是非的少了,村里开展一些活动也容易多了,现在村里人人都争着上榜……”仇汉东说,上榜既光荣又露脸,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攀比”上榜的行列。
济宁市兖州区在全区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带动力,于2013年启动了“戏曲唱响乡村”“一年一村一场戏”活动,迄今为止已演出了500余场次。区豫剧团组织精干的编、导、演力量,通过传统豫剧的形式,以弘扬倡树勤俭持家、爱老敬老等传统美德,抨击、讥讽不良现象等为内容,先后编排了《冷暖人间》、《隔线》、《古槐逢春》《凤落梧桐》等优秀剧目,在镇村巡回演出,使广大村民受到了生动的传统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设计”道德轨迹,四德培树引发“蝴蝶效应”。在兖州,争上“四德榜”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从去年开始,兖州区针对城乡在赡养父母、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各镇街开展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传统美德,借力“善行义举四德榜”筑就道德高地。目前,兖州406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了全覆盖。去年以来,已评选出兖州好人———每月之星60余名,月度新事100余件,培植各层面道德典型211个,弘扬了社会正气,传播了道德正能量。同时,继续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4个,济宁市级“文明和谐家庭”10户,“好媳妇”、“好婆婆”各7名。全区10个镇街406个行政村共评选表彰“文明示范户”90752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85%,培育文明信用村232个、文明信用户961家,已注册志愿者1万余名,专业分会达到35个。
在兖州,扬传统、做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道德品牌越擦越亮,道德力量日益凸显。
一个以经营发展为头等大事的工业企业,缘何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讲堂“情有独钟”?“我们相信仁爱之德会让企业获得厚报。”集团董事长苗树文说。
正如苗树文所说,经典重工的仁爱之德结出了硕果。今年4月,经典重工的名号伴随着她的一名普通员工———吴振兴的名字响彻齐鲁大地。4月2日经典重工电工组工人吴振兴在回家路上拾到一个装有7000元现金的钱包,几经周折归还失主。企业了解情况后专门召开2000多名员工参加的表彰大会,奖励他1万元爱心奖金。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吴振兴没将这笔奖金带回家,而是捐给了兖州的白血病患者文利。吴振兴捐献奖金让企业上下震撼。“拾金不昧本身就是高尚的行为,又把奖金捐给需要的人,连续善行给集团一个启示:有钱一定要回报社会。”苗树文说。4月10日,经典重工派人来到文利家,为她捐款1万元,又来到吴振兴家,给他父母1万元奖金,感谢两位老人培养出品行如此优秀的儿子。企业又拿出1000万元成立爱心基金,用于扶困助残、助学治病等。
苗树文介绍,自企业成立三年多来登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员工已经达到150人。“企业一直能位列兖州生产制造业企业10强,和传统文化激发的道德凝聚力量密不可分。”苗树文说。
和苗树文一样,小孟镇沙窝村村支部书记仇汉东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滋养的道德力量。“自从来了一村一场戏,建了‘四德榜’,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不仅邻里和睦了,搬弄是非的少了,村里开展一些活动也容易多了,现在村里人人都争着上榜……”仇汉东说,上榜既光荣又露脸,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攀比”上榜的行列。
济宁市兖州区在全区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带动力,于2013年启动了“戏曲唱响乡村”“一年一村一场戏”活动,迄今为止已演出了500余场次。区豫剧团组织精干的编、导、演力量,通过传统豫剧的形式,以弘扬倡树勤俭持家、爱老敬老等传统美德,抨击、讥讽不良现象等为内容,先后编排了《冷暖人间》、《隔线》、《古槐逢春》《凤落梧桐》等优秀剧目,在镇村巡回演出,使广大村民受到了生动的传统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设计”道德轨迹,四德培树引发“蝴蝶效应”。在兖州,争上“四德榜”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从去年开始,兖州区针对城乡在赡养父母、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各镇街开展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传统美德,借力“善行义举四德榜”筑就道德高地。目前,兖州406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了全覆盖。去年以来,已评选出兖州好人———每月之星60余名,月度新事100余件,培植各层面道德典型211个,弘扬了社会正气,传播了道德正能量。同时,继续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4个,济宁市级“文明和谐家庭”10户,“好媳妇”、“好婆婆”各7名。全区10个镇街406个行政村共评选表彰“文明示范户”90752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85%,培育文明信用村232个、文明信用户961家,已注册志愿者1万余名,专业分会达到35个。
在兖州,扬传统、做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道德品牌越擦越亮,道德力量日益凸显。

兖州的标志——兴隆塔,因发现佛教圣物名声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