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大运河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令人振奋不已,这是济宁的骄傲,是运河儿女的自豪。至此,济宁拥有了包括“三孔”在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姚洪运介绍说,京杭大运河因元朝定都北京,每年所需江淮一带大量粮米,海运、陆运耗资巨大,急需开挖一条贯通南北的内陆漕运航道,由此京杭大运河应运而生了。历经明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综观京杭大运河可知,济宁在整条河道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可小觑,它位处中枢区段,元明清三代都把这段河道作为漕运重点,把济宁运道的维护和治理视作贯通大运河的关键,不断派高官重臣到济宁治运。因此,济宁成为当时京杭运河上的重要商埠,商贾云集,是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三百年老字号“玉堂”、江北竹编工艺聚集地“竹竿巷”就是当时经济繁荣的缩影。同时,京杭大运河也给济宁带来了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包括最杰出的水利枢纽南旺分水工程、24座大闸以及体现运河文化的龙王庙建筑群和济宁东大寺,是大运河“线形文化遗产”中具有“地域典范作用”的枢纽重镇。当然,济宁更是民俗文化集中的地方,据说当年家喻户晓的“小土山”是各种民俗文化的汇集之地。一提起“小土山”,现在的老济宁对它还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词坛泰斗乔羽曾经在央视一档节目中,忆起当年在土山观赏“说书弹唱”的情形,说来回味无穷。
当今,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京杭大运河,伴随着工程的全面实施,会给运河段11处遗产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出新的要求。京杭大运河济宁段世界文化遗产这块宝贵财富,定能熠熠生辉、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必将为济宁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