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6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0:23分,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大运河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拥有了包括曲阜“三孔”、京杭大运河在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济宁段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十里闸、邢通斗门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运河砖砌河堤、柳林闸、寺前铺闸、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会通河南旺枢纽段、会通河利建闸、会通河微山段(微山南阳镇~利建闸河段)、小汶河11处。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这是人类最伟大的设想之一,成为古代中国“大统一”的基础条件。大运河堪称文化的廊道,活态的遗产,流动的历史。大运河成功申遗将会使沿线遗产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得到彰显,大运河得以永续利用,会让运河城市的人民更加亲近运河、认识运河、热爱运河。
济宁城区老运河
自国家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大运河遗产法律法规(规章)体系,编制完善了保护规划体系,建立了完整的运河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完成大运河遗产点段保护与展示工作,推进遗产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扩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起关心支持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浓厚氛围。
济宁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借助大运河的成功申遗,加快推进“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和美丽济宁建设,使大运河济宁段遗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促进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