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在孔子故里曲阜,习总书记提出:“使孔子故里成为首善之区,彰显孔子文化的影响”。这是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仰、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是对儒家文化的肯定、是对孔子故里的期待、是对孔孟之乡的厚望、是对孔子故里建设“首善之区”的新要求。
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孔子故里建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既是世人关注的中国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问题,更是孔孟之乡人需要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在“首善之区”的建设上,应注重做到“学好、用好、做好”。
要学好———
其一:要学好儒家文化,了解儒家文化形成的历史,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解决好对儒家文化“知多少”问题。
习总书记“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我们更要对儒家文化“仔细看看”、“仔细学学”、“仔细领会”、“仔细学好”,解决好对儒家文化“知多少”的现实问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孔子故里首善之区,作为孔子故里人,对儒家文献不仅要看其“热闹”,更要看出“门道”,做到真读、真通、真了解内容、真领会精华。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千古不衰,世人认可,众人遵循。建设孔子故里首善之区,作为孔子故里人,要成为合格的圣人书香门第。由知书,到达理。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全、理解的更深。真正让孔孟之乡人成为“儒学通”;让孔孟之乡成为“文化之乡”。
我了解的文化济宁:孔孟之乡———溢满书香;圣人故里———知书达理; 孔孟之乡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圣人故里人———与众不同有文味。
其二:要学好用好《论语》,学会孔子做人的学问、处事的道理、行为的规则,解决好“治天下”问题。
作为孔子故里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进程中,要珍惜距离圣人近的“近水楼台”要带着感情,在圣人身旁静下心来,学而不厌,研读《论语》,学有《心得》。真正拥有运用《论语》“治天下”的智慧和本领。
其三:要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习自觉性,养成学习好习惯,博览群书,持之以恒,解决好终身“学习型”问题。
2014年2月7日,习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让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不能缺少的生活方式,为国人做出了榜样,也发出了一个信号: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让读书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每个国民的文化自觉、学习自觉、习惯自觉。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养成“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习惯?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们应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在人类进步的书籍阶梯上登的更高、懂的更多、用的更广、看的更远。
要用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要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文化,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众人的自觉行动,解决好对传统文化“如何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故里首善之区”上,讲到了“文化创造”、“文化创新”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没有模式可循,没有熟路可走,也要注重“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
其一:巩固、运用好已经创造出的好做法、好形式,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彰显特色性。如:国际活动形式: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儒家活动形式:经典诵读、儒家文化体验、彬彬有礼文化礼仪学校、圣地休学游、中华成人礼等。特色活动形式:“六进工程”、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中国孝城、孝德城市、孝贤文化节等。
其二:创新、创意、创作好新的文化载体和艺术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化,让儒家文化立体化,营造“儒乐”氛围,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运用,彰显创新性。
当年孔子在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让他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是《韶乐》的“尽美矣,又尽善也。”让孔子对《韶乐》产生美感。他赞道: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乐”让孔子感知“尽善尽美”。“乐”的作用,不可低估。一首诗写美一个地方,一首歌唱响一个地方。圣人故里,礼乐圣城。让世界闻“乐”走近圣地,让圣地儒“乐”走向世界。
要做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孔子故里首善之区”。最关键是要按照是“首善之区”的标准,从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两个方面做好设计,解决好“首善之区”“如何建”的问题。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建设孔子故里首善之区”,就是要让孔子故里成为:社会公德的示范之区;职业道德的楷模之区;家庭美德的典范之区;个人品德的领先之区。其一:宏观做好(群体行动)———1、要创意好“首善之区”创意大方案。2、要设计好“首善之区”系统大工程。3、要制订好“首善之区”评验大标准。4、要把握好“首善之区”素质大提升。5、要营造好“首善之区”文明大效应。5、要塑造好“首善之区”国际大形象。其二:微观做好(个体行动)———*做君人、不做小人(君子之风)*做巨人、不做矮人(言信行果)*做善人、不做恶人(择善敦行)*做真人、不做假人(本真本爱)*做美人、不做丑人(立德立人)*做好人、不做坏人(仁者爱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文化、创建文明、继承传统、携手同行,让“首善”成为目标,让“最好”成为行动。
不负信任、不负期望、不辱首善、不辱祖宗、加速建设孔子故里首善之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