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山东省曲阜及周边地区作为鲁国故城、圣人之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论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于纷至沓来的客人最朴素的欢迎词,也是对人际交往频繁,旅游成为载体和目的之一的现象的总结。
儒家文化是国家文化品牌
在3月5日下午,两会山东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坦言建议在合理布局地方特色文化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孔子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礼仪等资源,创建形成儒家文化示范体验区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使其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牌。
孔子把旅游视为扩大阅历,增进学问,结交名流,促进事业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修学旅游项目,首先要解决的是游客修学的目的。中国作为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却是有限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承千载,日久弥新。圣人光芒普照的孔孟之乡,物阜民丰、待客朴素。孔子是被国际认可的圣人,他的思想被世人广播,绝非偶然。
前段时间,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在《人民日报》“观天下”栏目连续发表了《尼山的月光》《春秋有月读千年》两篇文章。作者在表明孔子重要的同时,再度明确:“孔子是世界的,首先是中国的。”中国的孔子,中国人要知道甚或要学习以达到熟知。
曲阜以孔子儒学为基础的修学旅游项目,仰赖祭孔大典,晨钟暮鼓、祭孔展演、诗礼堂讲座,结合当地儒学资源。串联起一个完整的,长时段修学体验旅游线路。让无数挣扎在社会工作压力下的智者学、休、研相结合,找到了另外一个归属。如今的曲阜的修学旅游线路几乎囊括了旅游体验中的各个要素,具备休学、领悟、实用的价值。这里提及的“休学”也必须要有休闲的味道,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延伸和提升孔子文化的传播力。
“有人来,来了有所体验,离开有所感悟,是曲阜修学旅游的最终目的。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丢掉了少量的门票收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带给游客更加贴心的体验。”曲阜市旅游局局长翟绪军说。
《论语》让人了悟人生,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论语》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华民族的立足点是传统文化,曲阜作为孔子故里近年来越发重视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挖掘,近年来,曲阜创建彬彬有礼城市、提倡孝道等活动都是基于对《论语》文化的传承。“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用免费游三孔的形式,让游客对曲阜充满了新的期待。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最大受益者还是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它向孩子们心中撒下了一颗善的种子。随着他们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孔子的经典思想会指引他们,让他们铭记一生。诵读《论语》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一扇窗,更多人能够领悟孔子思想,指引自己的言行。
背《论语》让孔子文化深度传播
在五一假期期间,试行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凡是能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其中30条的游客,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孔林景区。这一创新举措一经推出,引来一片掌声。一波接一波的新创意、新举措,既是景区旅游产品创新,宣传普及了孔子思想,弘扬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发掘了景区文化价值,增加了游客景区文化体验,同时又是很成功的旅游事件营销,扩大了曲阜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被媒体纷纷解读为“曲阜旅游营销新模式”。
去年5月以来,曲阜“三孔”景区出了个怪现象。来旅游的游客手里或捧着一本书,或拿着几张写满文字的纸,抑或打印装订好的小册子,内容都和《论语》有关。在开成晨钟仪式结束后,人群便不约而同的涌向坐落在万仞宫墙前面的论语背诵厅。
每逢节假日,周末,这里总是排起长龙。来到这里的人们会发现,场景几乎惊人的一致:大家都按照秩序,静静的低头,嘴里嘟囔着之乎者也。这种场景,与巍然高耸的万仞宫墙上的青砖土瓦相互映衬,圣城的中央,仿佛礼乐又起,文人聚集,朗朗的论语声,复原了鼎盛期的鲁国。
4月19日,来自广东的16岁女孩沈艺仅用不到两分钟就背诵了30条《论语》,拿到了免费游览三孔景区的门票,沈艺还获得了免费讲解服务的奖励。自去年5月1日,曲阜启动该活动以来,三孔景区免费发放1万张门票。
去年以来,曲阜三孔景区集中策划推出的晨钟开城仪式、暮鼓关城仪式、祭孔展演和孔子礼仪课堂一系列景区演艺项目,常态化并免费向广大游人开放,大大增强了曲阜旅游的文化体验性。同时,让儒家文化得到了广泛有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