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山东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市。特别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传播影响广泛,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时,对济宁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提出了殷切希望。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确立了把孔孟之乡建设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目标,努力把济宁打造成道德建设的模范区、文明和谐的示范区、儒家文化的传承区。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向着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目标铿锵迈进。
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中之重
济宁市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鲁国故城遗址和“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为两大核心文物点的曲阜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目前,编制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保护规划编制》,并上报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完成了《鲁国故城总体保护规划》、《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鲁国故城东南角、东北角城墙遗址及周公庙区域保护展示方案编制并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编制了“三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防、防雷等3大类共19项立项报告及设计方案,目前已逐级上报等待审批;目前正在组织编制颜庙、周公庙、孟母林、九龙山等14个外围文物保护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孔庙大成殿和寝殿维修、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及颜庙建筑群维修、尼山孔庙建筑群维修、钟楼维修、鼓楼维修等重点工程。其中,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孔府西路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分别荣获2011年度、2012年度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称号。
优秀传统文化金声玉振
2014年3月18日下午,在任城区明珠小学艺术表演室内,同学们以古装扮相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论语新篇》正在进行中,以生动活泼、艺术张力较强的形式为同学们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这是济宁市深入实施“六进普及工程”的一个镜头。
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济宁市推出实施了“六进普及工程”。进机关,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在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示范者;进学校,鼓励中小学开设国学、书法、绘画、传统工艺课,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高等院校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或论坛;进企业,把儒学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家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一批儒商,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进社区,充分利用现有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儒韵之风、彬彬有礼”示范社区,开展特色活动,使社区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农村,突出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持续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构建起和谐人际关系;进家庭,开展了“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儒学研究传播中心加快形成
近年来,济宁市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三十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两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通过搭建多重儒学研究传播载体,进一步强化了济宁作为国际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地位。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曲阜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该院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为发展目标,承担了“世界孔子庙研究”等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办《孔子学刊》。10多年来,孔子研究院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展览收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弘扬了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孔子文化节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成为济宁最重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标识”。孔子文化传播得到海内外的热情响应。作为前两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会址,尼山圣源书院担负着“弘扬儒家文化精华,参与并推动人类文明对话,促进文化教育发展与繁荣,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2009年,书院与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合作“海峡两岸《论语》师资研修”项目,由台北市教育局遴选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书院教师一起,对大陆中小学教师进行国学经典培训,至2013年10月已连续举办五届,全国19个省区2500余名教师接受了培训。2013年,书院开办乡村儒学讲堂,邀请各大高校教授,以通俗化的语言向书院附近村民解读儒家经典,传播儒家思想。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了多届“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孔子文化品牌。
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不论冬夏,位于济宁运河广场的“市民大舞台”都显得格外热闹,这里每周都有专业院团或群众文艺队伍登台表演,节目样式繁多,涵盖歌唱、舞蹈、曲艺、杂技、相声和小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群众不仅不花钱便可以观赏到专业文艺院团的表演水准,而且群众文艺队伍也可以上台展示自我。“市民大舞台”是“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济宁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市民大舞台”和“百姓大舞台”两个部分。前者的受众是广大城市群众,后者主要针对农村基层群众。去年8月份,“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成为山东省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4175个。去年,借助“百姓大舞台”开展的“千场大戏进农村”惠民演出2174场,完成全年任务的217.4%。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文化强市建设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在此认识基础上,近年来,济宁市本着“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加大了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完成了孔子研究院一、二、三期工程,修建或改建了儿童乐园、体育馆和全民健身广场、运河音乐厅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2013年底,济宁杂技城在东方文博城内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加快了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启动了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完成。
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作为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市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和坚实的基础。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济宁市深入实施“道德提升工程”,构建道德建设首善之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立足济宁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教育工程,努力打造富有济宁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宣传普及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40则”,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济宁”十佳人物评选学习宣传活动,加强“道德讲堂”建设,争创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市。同时,深入推进“诚信济宁”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在具有服务职能的窗口单位、餐饮和商贸流通领域,开展争创“文明尚礼窗口单位”活动,注重培育崇文尚礼、谦和包容、诚实守信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