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感谢您,您不仅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济宁市微山县傅村街道机关“道德讲堂”里,26岁的班凯正在平静地讲述着。这个患有侏儒症且双目失明的年轻人,钢琴水平已达十级。一路走来,班凯迈出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一个伟大母亲的心血。说者用心,听者动容,现场的听众无不为这舐犊情深的故事所感动,无不为身残志坚者的顽强精神所折服,不少听众的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涑涑而下。其所产生的道德冲击,远比影视和书本里虚构的故事震撼。这是我市弘扬善行义举、深入推广四德工程中的一个感人镜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美誉的济宁自古以来就具有崇德好礼、积善成德的优良传统。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视察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孔子故里成为首善之区。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又为我市进一步提升道德建设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此,我市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张扬人性美德的芬芳,赋予道德建设新内容,因地制宜,积极深化推进“爱、诚、孝、仁”四德建设,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道德之风在孔孟大地劲吹。
科学谋划定蓝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风气不正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冲击了千百年来积淀的道德根基。2009年,我市启动四德工程建设,逐渐成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2013年,我市决定深化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公民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市里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任组长,市级领导和市县干部结合联系点工作和驻村联户加强督促指导,各级财政加大公民道德建设投入,全市形成了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格局。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各级四德工程宣传栏、公示栏等基础建设投入达2500多万元。去年12月底,我市确定了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七大工程”建设,“道德提升工程”是其中重点之一。四德工程示范市争创工作上升为市委、市政府2014年重要创建目标,提出立足济宁实际,开展“爱德、诚德、孝德、仁德”教育,加强“道德讲堂”建设,打造富有济宁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善行义举遍城乡
能在村里的“四德榜”上光荣大半年,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周长梅很有面子。“孙媳妇进门6年了,没吵过架,没红过脸,可孝顺了。”爷爷武贞田夸奖。“别人有事她抢着搭手,带头成立了爱心妈妈联谊会,接送留守儿童,给他们辅导功课。”村支书武怀祥介绍。而周长梅简单地说:“这不是应该做的事情吗?”
周长梅口中“应该做的事情”,以前被很多人所忽视。随着曲阜市大部分村子树起善行义举“四德榜”,做好人、办好事逐渐成了一种时尚。“年纪大了,还可以做点小事。”书院街道荀家村78岁的荀金忠老人不甘落后,主动到街上转悠捡垃圾。市里奖励他1000元奖金,他换成鸡蛋、扫帚等送给敬老院和学校。
星家村村民孔令友,今年快70岁了,他的母亲今年93岁。母亲跟着大哥住。孔令友对母亲非常孝顺,平时不但及时给母亲送赡养费、送粮食,还隔一两天就到大哥那边坐坐,陪母亲聊聊天。
前些天,村里上一个水利项目,孔令友被派去看工地一个多月没能回去看看母亲。这么多天没去看老人,他感觉像犯了大错一样。工程完工后,他买上母亲爱吃的食品,急忙赶到大哥家。一进门,扑通一声跪下,一个头磕在地上:“娘,我好长时间没来看您了,给您磕个头吧。”发白如雪、泪眼婆娑、坐在堂上的老人欲言不能,脸上却是笑着的———为有一个如此敬亲孝老的儿子。
一张榜单带动起一片好风气。“建榜”作为四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四德榜遍布全市大小村居,四德工程落实到基层每一个角落。在农村社区,一对一签订孝德责任状,以孝德建设为切入点,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定切实可行的赡养标准,公正公开晒出孝心、爱心、诚心。在企业、学校、机关,签订个人四德工作责任状,将百姓中的好人好事张榜宣传公告。目前,全市共建善行义举榜5370个,四德榜村居覆盖率达到目前的95.69%,上榜人数达百万之众。遍及城乡的善行义举四德榜,成为济宁大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道德模范立标杆
在道德建设的路上,我市更注重的是,如何让道德典型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而让正能量薪火相传,这也是所有“济宁好人”的心愿。2013年,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20余万人次参与了网络投票。张波等5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4 人入选山东十大凡人善举,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争取资金9万元,对部分生活困难道德模范进行了帮扶。开展“济宁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连续三届评出“感动济宁十佳人物”及提名奖60名,评出“济宁好人”80名、“济宁好人—每季之星”12名,68人被评为“山东好人”、3人被评为“山东好人—每周之星”、1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在百姓身边,涌现出像壮烈牺牲的消防战士刘洪魁、“最美乡村医生”张波、全国孝老爱亲之星翟玉田、“中国好人”金凤霞等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人物,成为了广大市民敬仰学习的楷模。
为营造全社会学榜样、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拿出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设专题专栏,把宣传四德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持续宣传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报道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让各级道德模范政治上光荣、社会上光彩,全市学先进、讲道德、做好人氛围愈加浓厚。
传承创新显特色
曲阜融合儒家文化建设“彬彬有礼”道德之城,“端信兖州”、“德行微山”、“爱满泉乡·幸福泗水”、“诚信金乡”、“大义梁山”等道德建设品牌日益深入人心,邹城中华母亲节、鱼台和嘉祥孝贤文化节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品牌。制定下发《济宁市“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启动了“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道德讲堂”已达2450余所,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创新。组织创作生产、集中推出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文艺作品。42集电视连续剧《海上孟府》,已在辽宁都市频道播出,并已与东方卫视签定播出合同;由济宁高新区动漫公司创作的30集动画故事片《孟母教子》和20集《论语名句》都已获得全国播放许可证,正准备公映播放。以上两部原创动漫作品均被国家汉办列为全球孔子学院、孔子学校指定辅助教材,已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属五洲传播出版社全球公开发行。居民自发或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百家饺子宴”、棋牌比赛、“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主题活动达100多项,建成社区邻里援助站157个,社企共建、军民共建等创建活动蔚然成风。
四德工程的深入推行,让孔孟大地崇德尚礼、助人为乐,文明和谐之风荡漾,呈现出善意浓浓、善行如潮、善果累累、好人辈出的生动局面,凸显出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底蕴和主流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