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月3日上午,60名来自文莱、越南、老挝等地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育系留学生,在羊城万木草堂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祭孔活动 ——“广州(甲午年)春季‘释奠礼’大典” 。他们身穿古代服装,严格按照传统仪节,演绎迎神、奠帛、初献、亚献、终献、焚祝、送神,表达了海外学子对一代先师先贤孔子的敬仰。
据主办方广东东翮堂本土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李和顺介绍,本次祭孔采用明制“释奠礼”仪式进行,旨在抢救本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此次“释奠礼”的举办,也是广州解放以来首次。此前,“释奠礼”已于2005年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
学子们正在咏读儒家经典《大学》。
学子们正在虔诚祭祀。
著名养生学家、国学家、“全人教育”倡导者朱鹤亭老先生强调,通过“释奠礼”,留学生们从原来外在的对中国“礼仪、乐舞”的兴趣,上升到了内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国人也从海外学子们的身上感受到了孔子“世界大同”的影响力。
越南籍留学生张成麟告诉记者,首次参加“孔子祭祀”是他到中国留学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让他更好地接触到了中国的文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将其在所在的国家发扬光大,让海外华夏子孙都能受益于祖先的历史文化。
祭孔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又接着举办了《儒家思想与全人教育》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一致认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建立“国学之家”;同时倡议恢复释奠礼祭孔,政府民间合力,分春秋两季丁日进行,这也是以实际行动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