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作为孔孟之乡老牌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为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济宁全市纺织行业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31%,成为全市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但在产能过剩、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节能环保责任加重、国外需求骤减等因素的影响下,纺织服装业仍然步履维艰。如何突出重围、重拾辉煌,孔孟之乡济宁市推出纺织服务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快转快调理清脉络
过去的纺织服装业凭借低价格、低成本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这种增长方式过分依赖数量的扩张而不是质量的提高、竞争手段主要靠低价格而不是高附加值,应对挑战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
我市纺织服装业三年升级计划明确提出,“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深加工、最终产品比重和新产品比例;发挥如意集团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向时尚都市型产业链高端发展,培育新型纺织材料基地和生态工业园区,推进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跨越式发展。”从中清晰地看出,我市选择了一条依靠技术提升,增强自主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来实现纺织产业向科技、生态、品牌、高端、精品化转型升级,从而摆脱对传统成本优势依赖,转向“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优势”递进与跃变,到2016年销售将实现总量过千亿元。
毫无疑问,转型、升级、整合、提高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脉络所在。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称谓正渐行渐远,“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取而代之成为纺织服装新的产业符号。
产业集群谋篇布局
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三年升级计划中规划建立一个新型纺织材料基地和六大工业园区,为集群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意集团的“如意纺”在毛纺和棉纺领域打破了500支的世界纪录,代表着国内纺织最高技术,并将我国纺织技术推向了世界纺织技术的巅峰位置。新型纺织材料基地将以如意为依托,逐步将该技术扩大及推广,以此提升全市纺织材料整体档次和水平。
六大工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如意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嘉祥鲁锦服饰工业园、嘉祥手套工业园、汶上纺织工业园、梁上纺织工业园、金乡数码印染工业园,园区以龙头企业为首,带动大批纺织服装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群地,以产业群集聚或产业链耦合的方式,把行业做强做大。
基地+园区的产业集聚模式,解决了以往各自为战的散漫式粗放式发展,提高了纺织服装业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市产品档次低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三年升级计划提出了以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家纺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如意集团、蓝天集团的系列化床上用品,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加快特色服装产业的升级和品牌建设,重点发展鲁锦服饰公司的特色服装产品,创出名优特鲁锦服饰用品的品牌;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依托高性能纤维,
重点发展翔宇化纤军用特种产品的产业用纺织品。三年间,形成床上用品、服饰用品、产业用纺织三大产品类别,产品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技术支撑升级换代
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成为科技革命新浪潮的核心内容,这当中包括“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突破口在于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未来,纺织服装行业将围绕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纤维原料开发、生态化纺织机染整加工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关键技术、新型纺织机械技术等领域开拓。
而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数量少,目前只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计划三年间新增鲁锦服饰国家级技术中心,蓝天纺织和圣润纺织两家省级技术中心,远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对技术创新的需要。于是,三年升级计划提出,“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打算建立如意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靠创新平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如意纺新型纺纱技术,带动纺织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产品优势,推动产品向高端精品节能方向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现代纺织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与改善环境。三年升级计划中也对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作出了具体规定,按照国家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三年间淘汰落后纺纱能力1万锭,淘汰浴比大于1:10的棉与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1332MD 络筒机,B601型毛捻线机落后纺织设备,逐步完成落户产能、落后设备的升级换代。
美国哈佛大学纺织服装研究中心曾提出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命题,其中包括信息和数字化技术。转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纺织企业选择“触网”,O2O(onlinetoonline)成为行业热词。三年升级计划提出的实施两化融合行动,即是推进信息化和纺织工业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得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开展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比例达到60%以上,在重点企业生产过程中推广使用CAD、CAM。同时,搭建起济宁市纺织服装信息技术平台,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和咨询平台。
品牌路线大势所趋
制造业的“微笑曲线”表明,前端的研发和设计、后端的销售和物流,依赖知识资源优势的发挥,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更高的环节,而生产制造的环节更多依靠廉价的原料资源和劳动力,利润较低。促使企业经营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向高端的研发、设计销售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提升竞争力,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才是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
这就要求纺织服装业在发展模式上作出改变,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品牌、研发、管理、质量等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看来,我市纺织服装知名品牌少,服装业,基本以贴牌加工为主,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纺织服装企业竞争的软实力尤为重要。三年升级计划提出,“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纺织服装业竞争软实力”,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区域品牌创建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如意科技的“皇家如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鼓励具有优势的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像如意科技的“路嘉纳”、“英迪龙”、“如意家纺”,嘉祥圣润的“圣润家纺”,蓝天纺织的“云雁”,强化区域品牌集聚力。
同时,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2014年如意集团引进世界顶级设计人员1名。三年中在重点企业如意集团、翔宇化纤、蓝天纺织集团、圣润家纺集团、鲁锦服饰共引进教授级的科技、管理人员15名。
政府指导优化服务
“不转型升级等死,转型升级找死”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真实写照。实践证明,产业能否实现成功转型与制度环境息息相关。三年升级计划强调,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积极推动深化改革,消除转型升级中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
升级计划中,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在三年的时间里,将以如意为重点,通过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到国外资源及劳动力丰富地区建设生产基地,降低综合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如意集团将巩固在澳洲140万亩的原料基地以及在意大利、印尼和南非等多个国家的市场地位,经营好日本瑞纳、伊藤忠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集团。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时不我待。一个低附加值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即将成为过去,一个具备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的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即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