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这两个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
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关于纪念日日期的确定,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关报道:
抗战胜利纪念日,一个不该遗忘的日子
“9·9”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上,何应钦接受冈村宁次递交的降书
一个“好日子”,如果是因为在历史中并不多见而被淡忘,那一定不只是“记性”出了问题。
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就被一群大学生忘记了。《大河报》记者来到洛阳市洛龙区的一所高校,随机采访了20名大学生,“你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表示不知道,有同学提出“你可以百度一下”,有同学表示“中学历史太久远,已经忘记了”。其中,有6名同学回答“8月15日”,而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投降日。
百度不能代替我们的脑袋,我们也绝不能把脑袋的“责任”交给网络搜索。当我们发现,这一群年轻人的遗忘竟然如此理由充分时,不能不为之心痛。
问题是,仅仅是这一群大学生不知道吗?国人中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本不该遗忘的日子?我们并没有答案。我们有乐观的把握吗?
资料显示,遗忘抗战胜利纪念日,本身就已经构成一段“历史”了。2004年6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名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就“抗战胜利纪念日”问了所教高中6个班的学生和所在办公室的老师,结果无一人答出。
当年的9月4日,知名时评人杨耕身在《新京报》写下《谁知道抗战胜利纪念日》一文,文章结尾,作者说,“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一晃9年过去了,作者的呼吁虽不能说成空,但现实有些冰凉。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中,“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亦在列。可惜,它不属于放假日。
作为二战战胜国的年轻人,居然不知道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天,这真是让人吃惊和无法接受的事实。这个纪念日,绝不该成为“为了忘却的纪念”啊。
但是,我们并不忍心只对这些年轻人口诛笔伐。就在当下,无论是民间议论还是学术讨论,一样存有“是9月3日还是8月15日”的争议,而网络上也充斥着“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文字。将本无争议的事实争议化,这种讨论对于我们的纪念弊大于利。
还有很多人追问我们的历史教育,实际上,关于这一日,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写得清清楚楚。
真要追问,该追问的应该是“纪念”本身。每年的这一天,我们的“纪念”方式是什么?我们的“纪念”活动在哪里?
除了1995年9月3日有过一场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外,我们在绝大多数的“9月3日”,一没有锣鼓喧天,二没有放假庆贺。这个纪念日太过安静,太过寂寞,太过反常。这样的情形只会促成“记忆细胞”的衰败。
8年抗战史,中间有太多伤痛的记忆,然而不要忘了,胜利,也是抗战的组成部分。铁血山河中,有泪有笑的日子从未远去。痛,要铭记,欢,也要大声喊出来。内敛的性格不是障碍,纪念日,就该以各种方式表现出一个大国的厚重与乐观。
年轻人的遗忘,是一种提醒,该有所改变了。
图为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